整理完這本散文集,又一個春天來臨了。抬頭看,窗外生機勃勃,一片碧綠。我獨自坐在桌前,很想跟讀者朋友絮叨幾句。因為這本集子與我以往任何一本集子都不一樣,它收錄的全部是我的博文。為此我有些忐忑,不知大家能否接受?此次我參與的這套叢書有個很大的名頭,叫“當代中國散文名家典藏”。而我這些文字,肯定是無法承受“名家”和“典藏”這四個字的。可是,我又非常希望有這樣一本獨特的散文集,因為它是我6年來的生活寫照,情感曆程。
今年年初,陝西的散文作家史小溪先生和我聯係,說內蒙古文化出版社想出一套散文集,問我是否可以加入。我當然很願意,因為我是個散文愛好者。但2010年剛出版過一本散文自選集《從往事門前走過》,把近些年自己喜歡的散文都收入到其中了。之後一年多所寫的散文,尚無法達到結集出版的數量。如果重複選擇舊作,感覺有些對不起讀者。於是我想到了博文。
2006年夏天,我心血來潮,開了個博客。一晃近兩千個日子過去了,回頭一看,我竟然寫下了500餘篇博文。由於有了博客,我的日子豐富了許多,有趣了許多。我通過博客認識了很多朋友,他們不是虛幻的ID,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給我帶來了溫暖,快樂,鼓勵,和實實在在的幫助。最讓我感動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後,許許多多熟悉的、陌生的朋友都通過博客給我留言,關心我,問候我,讓我備感溫暖;而我,也通過博客將自己的經曆以及采訪到的情況告訴給大家。網絡把我們連在了一起,共度難關。這6年來,我還在全國各地乃至海外見到了許多網友,並成為朋友。如果沒有博客,恐怕我們一輩子都無緣相識。
原先我擔心開了博客會影響寫作,結果正好相反,我因此多寫了不少散文隨筆。有時外出回來,為了給大家彙報情況,就坐下來寫。放在從前很有可能一懶就過去了。甚至逢年過節,為了和朋友們說道說道,我也寫下了好幾篇隨筆。
在一篇篇回顧時我發現。我的這些博文已有了自己的風格,與過去那些特意為報紙雜誌寫的文章有很大不同。一方麵,由於有了明確的表達對象,並且能夠互動,行文便更加自然風趣,甚至時尚;另一方麵,由於是即興寫作,寫好就發,沒人審查,故一些比較尖銳的觀點得以保存,比其他散文更具鋒芒。
由此,我還是下決心讓它們問世。於是從500餘篇博文中,選出了70篇比較受歡迎的結集。它們都是第一次入書,對讀者來說,免去了重複;對我自己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紀念。當然,它的缺點是,行文較隨意,沒有經過反複潤色,不及我其他散文那麼鄭重其事,甚至不太符合傳統散文的章法。其中還有不少網絡語言。這些,還需要讀者朋友多多原諒。
感謝內蒙文化出版社的丁永才社長,感謝這套書的主編史小溪先生,它們欣然地接受了這本集子,使我這本獨特的散文集,得以與其他優秀作品一起問世。
謹以此書,獻給我的所有相識於網絡的朋友們。
2012年4月28日於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