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創作日記十則(1 / 2)

〔法國〕紀德

1891年12月31日

進行寫作最難做到的是真誠。對於這個問題必須思索再三,明確什麼是藝術的真誠。我現在的看法是:詞永遠不能先於思想。或者說:

詞永遠應該是表達思想所必須的;詞必須是非用不可的,無法取代的;

句子,整個作品也應該如此。在藝術家的一生中,從事藝術應該是不可抗拒的強烈願望,他必須覺得非寫不可(我希望他首先與自己搏鬥,並因此含辛茹苦)。

幾個月來,由於擔心作品不夠真誠,我備受折磨,不敢動筆。

(無日期)

在我身上,想象很少先於構思,使我激動的是構思而不是想象;但是,沒有想象的構思仍然什麼也不能產生,那是一種無謂的衝動。作品的構思就是它的結構。今天,多少藝術家由於讓他們的想象過早地馳騁,寫出的作品陳腐乏味,結構拙劣。對於我,一部作品的構思常常比該作品的想象要早許多年。

作品的結構形成後,即作品一旦開始搭架子,寫作就在於取消一切與作品結構無關的東西。

我很清楚,造成藝術家獨特風格的東西是另外添加上去的;但是,作家寫作時如果一心惦記自己的特點就會自食其果了;如果個性是真誠的,它總會充分表現出來。基督的話也適用於藝術:“希望拯救自己生命(個性)的人反而喪命。”

而這第一步的工作我是在漫步中完成的。這時,外部世界對我的影響極大,分心是極有害的。猶如寫作應該不受拘束一樣,構思也應該不受束縛,不受強製。構思有時姍姍來遲,必須等待它。勉強抓住構思毫無用處;不然它就會悒悒不樂,失去魅力。隻有在沒有其他念頭幹擾,頭腦虛位以待時,最佳的構思才會應召而來。有時,我用一個多小時等待它。如果思路凝滯,我就會想:我在浪費時間。的確,時間已經浪費了。

1892年1月11日

我麵臨這種抉擇:做有道德的人或者做真誠的人。道德在於用受人喜愛的做作的人取代自然的人(舊人)。這樣一來,人們就失去了從前的真誠。舊人就是真誠的人。

我的看法是:舊人是詩人。藝術家是人們更加喜愛的新人。藝術家要取代詩人。藝術作品誕生在兩者的搏鬥之中。

但是,我在童年時代從父母那裏所受的清教徒式的教育和遵守紀律的習慣和需要,使我在脫離常軌之後完全不會一味放縱。因此我在聽見別人指責我任由尋歡作樂的欲望驅使時,不過聳聳肩膀。我認為在矯揉造作的人身上重新發現天性決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已經為我采納的新生活準則是:行為要盡量真誠。這個準則包含了決心、洞察力和全力以赴的努力,結果是:從我決心背德開始,我比任何人更有道德(我此處僅指以我的方式違背道德)。而我終於懂得,按照我的看法,使人變得最有價值、最有尊嚴的完美的真誠不僅僅是行動的真誠,而且是動機的真誠。隻有通過最持續的但並不艱難的努力,帶著最坦然的目光(我指的是:絲毫沒有討好的嫌疑),帶著最多的諷刺才能得到。

1909年2月10日

我同王爾德英國詩人。

一樣認為,與其說最偉大的藝術家抄襲自然,不如說他們超越自然。結果相反,似乎自然在模仿這些藝術家。我還認為,真正的感情極為罕見,絕大多數人的感情不過是俗套;他們自以為確有感受,實際上不過是移花接木,而毫不考慮這些感情是否確實存在。人們自以為感受愛情、欲望、厭惡、嫉妒,但事實上不過將人類通常的模式當榜樣生活,而這種模式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灌輸給我們了。感覺和思想是多少任意的結合,我們給它們取的名稱賦予它們一種確有其實的外表。羅什福高法國倫理學家。

說過:“有些人如果不曾聽人講過愛情,可能永遠不懂愛是怎麼回事。”這句精辟的格言也適用於其他許多感情,也許一切感情。必須頭腦非常敏銳才能看到這一點。那種認為最沒有文化的人最憨直、最真誠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相反,這些人常常毫無主見,最容易為人左右;他們出於懦弱或者懶惰,最易於接受那些俗套的感情,並且用現成的句子表達出來,而不必費神去尋找其他更為確切的句子。他們的感情鑽進那些現成的句子,好歹適應這個借來的貝殼的形式。

1909年12月3日

“真誠”一詞對於我是最費解的詞之一。我認識多少以真誠自詡的青年!……有的自命不凡,令人厭惡;有的粗暴無禮;甚至他們講起話來都裝腔作勢……總的來說,所有沒有主見、沒有批評能力的青年都認為自己是真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