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宋詞三百首(1)(1 / 3)

徽宗皇帝

宋徽宗趙佶(1082—1135),神宗趙頊之子。在位時任用奸佞,崇信道教,朝政腐敗,窮奢極侈,以致國破家亡,身死異國。然工詩詞,善書畫。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傳位於趙恒(欽宗)。靖康二年(1127)與欽宗同被金兵所俘,後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

北行見杏花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裏、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錢惟演

之子。入宋後官至翰林學士樞密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善詩文,與楊億、劉筠等人相唱和,作品合輯為《西昆酬唱集》。文辭侈麗,內容較空泛,後人稱為西昆體。卒諡思,改諡文僖。

木蘭花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範仲淹

範仲淹(989—1052),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少貧力學,祥符八年(1015)進士。仕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為官清正,憂國愛民,為世所稱,後罷免。卒贈兵部尚書,諡文正。工詩詞散文,有《範文正公集》。

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禦街行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裏。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張先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鄉裏,卒年八十九。其詞與柳永齊名,才力不如而含蓄雋永過之。有《張子野詞》。

千秋歲

數聲,又報芳菲歇。惜春更選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菩薩蠻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醉垂鞭

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聲。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雲。

一叢花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以病眠不赴府會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青門引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秋千影。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仁宗時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以文章得時譽,知賢愛士,當世名臣發範仲淹、富弼、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下。卒諡元獻。著作繁富,詩屬西昆體,詞承五代馮延已遺風,語言婉麗,情調悠遠。有《珠玉詞》。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池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清平樂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麵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清平樂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嚐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紫朱槿花殘,斜陽卻照欄杆。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