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與C女士談散文創作(1 / 1)

你需要左顧右盼

在生活中,你是個比較時尚的女士,喜歡駕車出去旅行,飽覽大自然的各種美色;喜歡去咖啡屋與朋友聊天,發一些評時論世的感歎;喜歡購買圖文並茂的精印雜誌和書籍,是影星舒琪的忠實粉絲;有時也進進廚房,熬一鍋可口的鮮湯慰勞自己和家人。瑜珈呢,每周要去練習一次,要不然會感到身條兒發硬;羽毛球呢,隔幾天也要去揮打一陣,出一頭熱汗才覺得痛快。

你在忙碌與休閑的夾縫中遊走,走得有滋有味,從容雅致。懂得生活容易,會享受生活卻難,那得具備許多外在的條件。幸運的是,你已掌握了生活的主動權。

後來讀到你寫得散文,感覺是新穎的,體會是深刻的,文字也是輕靈的,但總覺得不過癮,猶如乘飛機出外旅行,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缺失了過程,看不見沿途的豐富風景。

過日子你倒不緊不慢,可是寫作中為什麼那樣急迫呢?

現在,進入寫作,你也需要左顧右盼。不要沉著頭一氣走到底。

抬起頭看看左邊,是那些或悲或喜的朋友麵容;扭頭去看看右邊,是那些或薄或厚的書籍以及書中的知識和故事;甚至再轉身去瞧瞧後邊,說不定有未及欣賞的奇花異草……這些都是你可以參考和引用的材料,你怎麼忘記他們了?

你愛看雲,但你想到雲與雨的轉換、雲與自然的關係嗎?

你愛看水,但你想到水的源頭、水與山泉與溪流之間的不同的切合姿態嗎?

你愛開車,但你想到各種尺寸、花紋的輪胎的抓地情況嗎?

散文是散步,而你卻在奔跑,所有就餘味不盈了。

要像你對待生活那樣,來對待散文,那就差不多了。

你在散步的時候很調皮、很優雅,散文就是這樣子。

沉住氣,別急呀,再綿長一點兒,就熟了。

你可以大聲呐喊

你說話聲音細小,那可能是一種禮貌,一種古訓;你遇人微笑在先,然後纖手輕握,顯現出優雅的姿態;你待人接物有一種分寸感,把那個“度”把握的很好;這些都無可挑剔,無可厚非。

你的文章也是輕描淡寫,點到為至,不願多說一句話,這或許是一種風格吧。

但是,讀你的作品多了,就感到不過癮了,有點思惟雷同的印象。

風格是探索出來的,是經過不斷地嚐試、確立、顛覆、再建立起來的。一開始創作有某種個性,那叫特點,不是風格。並且你的一些特點是成功的呢,還是生澀的,甚或是生硬別扭的,這需要驗證和商榷。

風格不宜過早成形。風格是為人服務的,不要變成人為風格服務。如果用所謂的風格把自己框住了,那就會前途受限。

剛起步就有風格那是幼稚的,寫了一輩子沒有風格則是失敗的。

再來說簡潔。簡潔是刪除繁複之後的結晶,不是事物剛開始的簡單。小孩初入人世時的簡潔與老人飽覽滄桑後的簡潔,有著本質的區別。

你愛說:我就這樣。

生活中你可以這樣說,但創作上你千萬不要這樣說。你離成功的門檻還有幾步,但這幾步非常重要也非常艱難。你不要在自己喜歡的溫馨的小路上徘徊不已,你要瞄大道,從沉迷中掙脫出來,腳步聲更鏗鏘有力一些。

你可以大聲呐喊甚至大聲哭泣。

你可以有點波動甚至有點瘋狂。

你可以筆走龍蛇甚至筆掃天宇。

生活中你盡量在克製,創作上你不要克製,要釋放真性情。

你學點探險精神

你是個好女兒,好妻子,在父母麵前孝順聽話,在丈夫跟前溫柔體貼,現在這種女性,已屬於稀有動物,值得讚賞和珍惜。

生活中,你已經把自己塑造成了榜樣。

但創作上,你也過於謹小慎微,過於注意自己的形象。不願越雷池,害怕別人的詆毀,害怕失敗後的尷尬。

能夠做賢妻良母,那是你人格的勝利。但創作上你如果繼續做“賢妻良母”,則是你藝術上的困境。

希望你學點探險精神,別管他人的窺視,注重自己內心的感受。

你不妨逃離家園,一個人出去流浪。

你不妨交個男友,嚐嚐偷情的滋味。

你不妨大醉一場,找找放縱的感覺。

你不妨跳進大河,體驗被淹的絕望。

總之,什麼都不怕了,遊刃有餘了,獨立自主了,身康體壯了,激情飽滿了,你也就成功了。

2010年9月27日於吉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