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有些文章在博客上貼出來後,被《中國青年報》《北京青年報》《廣州日報》《華商報》等青春新潮一些的報刊選載,說明還能被現代的年輕讀者所接受。作家的陳舊落後與新銳進步,是由讀者來判斷決定的。
毋燕:有些作家立下宏願,一生中要寫出多少本書,達到什麼目標等。陳老師你有自己的目標嗎?今年還會為讀者捧出什麼新作?
陳長吟:寫作之事,並不完全由自己掌控,外在環境、條件、身體等,影響它的因素很多。長期的設想我還是有的,但不能明確。今年正在進行兩本書,一本散文理論集《散文之道》,一本長篇紀實文學《漢水流長》。後者是陝西省委宣傳部確定的重點資助創作項目,寫南水北調,題材很好,難度不小。
毋燕:看你的計劃,都是散文類的。
陳長吟:是啊。我以後也會寫別的體裁,但散文永遠不會放棄。散文寫得是身邊生活,散文之書是身邊之書。苦旅漫漫,我用散文溫暖人生。散文是我心頭永恒的情人。任何時候,隻要散文陪伴在側,我都是安靜的、踏實的。
陶醉在紫香槐的芬芳中
毋燕:你近幾年主編著一種“紫香槐散文叢書”,那個名字我很喜歡。請給我們介紹一下叢書的出版情況。
陳長吟:紫香槐是從國外引進的一個花種,顏色純麗,香氣濃鬱,如今是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的校花。2005年,我倡導成立了全國首個中國散文研究所,掛牌於現代學院。研究所辦有全國最早最大的散文類門戶網站:中國散文網。網站上有很多欄目,像散文快迅、美文欣賞、學術報告廳等,其中更新最快,作品最多,點擊量最大的是散文博客。後來我們把博客文章編成集子出版,就叫“紫香槐散文叢書”。一是散文研究所和散文網就設在紫香槐園中,二是我也很喜歡這種花,它抗寒耐旱,生命力旺盛,不招搖驚天,但鮮芬可人。
叢書打2007年開始,每年出版一套,現在已有三輯26本,700萬字與讀者見麵,各大書店有售。今年還將出版第四輯,總字數會超過一千萬字。這既是散文研究所的成績,也為很多散文作者解決了出版難的問題,算是雙效吧。
現在,“紫香槐散文叢書”已經成為一個品牌,要求加入的人很多。望著書櫃中一長排整齊的書目,心中的喜悅之情就會衝淡編輯校對出版過程中那些瑣碎又麻煩的勞心事兒。
毋燕:人常說編輯是為他人作嫁衣,其實編輯工作有苦也有甜,你應該體會很深。
陳長吟:那當然。如果從編輯角度說,我是名副其實的勞動模範。你想想,編了10年的《漢江文學》雜誌,又編了18年的《美文》雜誌,還編過《花季》《散文視野》雜誌,圖書也編了幾十本,看過的稿子不計其數,經我手編發的作品,全國獲獎的有,作者出名的有。看到他們出名和獲獎,我也由衷地高興。
毋燕:但你現在已經脫離了編輯崗位,調到社科院做研究工作,有什麼想法?
陳長吟:脫離了編輯崗位,是要輕鬆一些。但編書這個事,以後還會做。幾十年的編輯工作經驗,對我搞研究很有幫助。尤其是文學研究,離不開閱讀材庫的積累鋪墊,審美水準的修正鍛造,理論學養的補充提高,還有對社會生活的廣泛認識、體驗、觀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