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應該真實地反映民族的現實生活。文學作品的藝術風格是審美主體與客體相互交融的產物,即意味著通過特有標誌在外部表現中顯示出自身的內在特征。正如德國美學家威克納格所說:“風格是語言的表現形態,一部分被表現者的心理特征所決定,一部分則被表現的內容和意圖所決定……倘用更簡明的話來說,就是風格具有主觀的方麵和客觀的方麵……雙方都必須存在。雙方都處在正確的有機關係中:有時這一方麵比較突出,有時另一方麵比較突出,但在任何情況下,這兩方麵孰輕孰重都取決於內容,根據內容較多主觀因素或較多客觀因素的性質而定。”由威克納格所提出的風格的二因素說,我們可以認識到,民族風格的主觀方麵,即民族作家的“個人風格”,也就是“我們從作家身上剝去所有那些不屬於他本人的東西,所有那些為他和別人所共有的東西之後所獲得的剩餘和內核”。而風格的客觀方麵,則是民族作家所表現的題材對象,即民族的社會生活。從總的方麵來說,民族作家所表現出來的東西,是受著所表現的內容的客觀製約的,生活的美也往往影響著作家所表現出來的風格的美。例如,你表現北方草原民族,那他們所生活的遼闊的大草原自會使你的筆調具有舒緩、深沉的韻味。而假如你硬要背離所表現的客觀對象,用南方一些民族俏麗、活潑的特征去描寫北方草原民族,是注定要失敗的。因此,民族作家應該抓住自己文化的“根”,在真實地反映民族社會生活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創作主觀能動性,將民族題材的客觀性和自己創作個性方麵的主觀性很好的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寫出既帶有鮮明民族風格,又具有作家創作個性,真正具有美學意義的民族文學作品。
在表現民族社會生活時,我們特別提倡民族作家反映當前現實生活。當前,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過程中,民族的現實生活紛繁複雜,氣象萬千。我們的民族生活中既出現了許多可喜的新人、新事物,也發生了一些值得深思、反省的問題。文學是民族生活能動的反映。發揮民族作家所應有的超前意識和反思精神,推動民族生活的現代化進程,這是對回族作家的一個新的要求,也是發展回族文學的新的機遇。為此,我們回族作家應很好地深入民族的社會生活,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創作出更多以現代意識照射民族現實生活的好作品來,從而在民族生活中發揮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其次,應很好地表現民族的美好風情。回族作家在表現民族現實生活的時候,對構成民族文化重要層麵的民族風俗和培育、熏陶民族氣質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也應很好地研究、把握和表現。民族風俗是一個民族曆史文化傳統和心理素質的具體表現,包含風土人情、道德觀念、宗教信仰、節慶禮儀、服飾飲食等多方麵的內容,是民族個性色彩長期發展的結果,也是民族識別的重要特征。它雖在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素質方麵處於直觀、表層的地位,卻往往集中、深刻地反映了一個民族最本質的東西,甚至是反映了一個民族最穩定、最敏感、最隱秘的東西。別林斯基就曾稱民族風俗為一個民族的“臉麵”,即能代表某一個民族的東西。出色地描寫一個民族的美好風情,不僅十分有利於這個民族形象的塑造,而且對於消除民族間的隔閡和距離,促進民族間的相互了解,擴大民族文化交流,加強民族間的大團結,有著現實的十分重要的意義。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文藝工作者在這方麵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劉三姐》《五朵金花》《阿詩瑪》等文藝作品在宣傳邊疆少數民族美好形象方麵至今仍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響。而我們回族文學工作者鮮有這方麵的作品,聯係到近年來發生的幾起在回族風俗習慣上出問題的事件,實在是應該引起我們的警醒。回族作家們理應補上這一課,拿出有影響、表現民族美好風情的作品來宣傳自己的民族。
當然,不能說回族作家們在這方麵沒有做一點工作,過去,我們一些回族文學作家也注意描寫回族風俗,但它們大多停留在民族風俗的淺層方麵,即民族服飾和民族人物的外貌特征上,而在描寫民族風俗的深層方麵,民族的傳統文化、宗教信仰、禮儀製度等方麵則十分不夠。不久,就連這種淺層的描寫也在“不要單純地描寫回族的風俗習慣”等“理論”的引導下而放棄了。這是我們應該引以為訓的。事實上,開拓這方麵的處女地,往往是一部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北京回族作家霍達所著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雖有人對它在穆斯林精神的總的理解、表現上存有不同看法,但它出色地描寫、表現了京城穆斯林的文化禮俗,其中特別是關於穆斯林葬禮的大段描寫,既詳盡傳神,又充滿深情,將回族的葬禮描寫得十分生動感人。正因為如此,這部作品可說是打開了一扇神奇的文學之門,向廣大讀者展示了一個新鮮而動人的回族穆斯林的生活世界,因而深深地打動了無數的讀者,特別是對回族生活習俗較為陌生的讀者,從而獲得了文學上的成功。可惜,目前我們出色地表現民族美好風情的作品並不是很多。我們回族文學工作者應該從《穆斯林的葬禮》中得到有益的啟示,創作出更多真正受回族人民和全國人民歡迎的好作品來。
再次,應注重塑造鮮明的民族性格。文學是人學,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一種深入人的內心塑造人、刻畫人的性格的藝術。在當今世界上,人是以民族來劃分的。各個民族的人有著不同的民族性格特點,從他們觀察生活、理解事物的方式,到言談舉止、表情達意的氣質風度,無一不表現出他們的民族獨特性。誠如魯迅所言:“法人善於機鋒,俄人善於諷刺,英美人善於幽默。”回回人在長期的曆史發展中,在民族社會生活和民族文化傳統的影響和製約下,也形成了自己鮮明、獨特的民族性格。準確、生動地刻畫民族的典型性格,塑造多樣的回族典型人物,這是回族文學麵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也是回族文學作品創作成功與否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