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半杯苦酒(1 / 1)

12年前,林夕去鞍山采訪,結識了幾個道士。那時,林夕對出家人很感興趣,也許,出家人對女作家更感興趣,他們就有許多話題要說。其中之一的馬道士把自己的出家經曆敘述出來,後來還刊登在《知音》上,就是在講述這個故事時,馬道士違背了道家的規矩,被下令驅逐了,林夕便將其帶到大連,讓我幫助他,他便借住我家半年,後來,馬道士還是走了,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沒有留下一個紙片,就像我們不曾相識過。

記不得隔了多久,馬道士又來找我們來。這次,他是有事情相求,原來他得知鄉下一個10歲的女孩患有白血病,眼看就不行了,他想起我們,便匆匆忙忙趕來,讓我們幫助一下。

我勸說一個商家幫助了這個10歲的女孩。其實,許多人都曾經幫助過這個女孩。在我們幫助這個女孩時,獲知了薑居士就是其中之一。薑居士,那時還在規劃自己如何重出江湖。以前,他暴富過,但由於一連串的事件,導致了他全麵的失敗了。一天夜裏,他沒有方向地往山裏走,最後,走到一個寺院,他本想出家,被師傅拒絕,師傅說你應該有所作為,這樣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薑居士回來後不久,就遇到了這個患疾病的女孩,他發動許多人捐助,而就在這時,馬道士就像接力賽似的接過來幫助女孩的責任,我們便介入了。

那個小女孩,還真活過來了,如今20歲了,出落為一個大姑娘了。

八年前,有一天,我與朋友去他們公司在一個縣城開發的房地產項目,對那個項目經理,我幾乎沒有任何印象,回來途中,朋友們說這個經理心地善良,幾年前救助過一個小女孩,我才對上號,這個項目經理就是薑居士。我忙讓朋友給薑居士打電話,當我說出那個小女孩的名字時,他非的得讓我們再回去見他一麵,我與薑居士因為共同救助一個小女孩而成為摯友。我曾經對馬道士與薑居士為何要出家困惑不已,他們一個信奉道教,一個信仰佛教。

薑居士後來的事業,又紅火了一陣子,再後來又被他人利用了,敗走麥城,然後,他就四處闖蕩,他人緣極好,但終因所要幹的項目太大,幾個項目都先後夭折了。今年春節,正好接到另外一個朋友的電話,獲悉薑居士又躲在廟裏了,他在閉門思過,還是籌劃未來,我就不得而知,但我知道他心地真的很善良,記得有幾次,他的項目都正式運作了,還是被他人奪走了。

馬道士,我後來見過一次,在一個繁華的小城市裏擁有一個道觀。最讓我驚訝的是房間裏還擺放一把古琴,牆壁上掛著一個鏡框,裏麵的紙張已經發黃,鏡框裏鑲的就是當年林夕發表在《知音》雜誌上的那篇文章。

在茫茫人海裏,能夠與薑居士與馬道士結識,算是緣分,我們都有善待他人之心,隻不過,薑居士一直在商海裏沉浮,幾上幾下都很正常。多年來,馬道士執著地固守一隅略有收獲,而我天性酷愛自由,一個無神論者,喜歡俠客般的精神世界,遊走在各地……

事實上,我們三人居住在同一個城市內,卻從來沒有相聚過,我們曾經不約而同幫過一個小女孩,也曾經得到過他人的無數次幫助。

我曾因為與他們相識,而分別閱讀過大量的道家與佛教的書籍與資料,還曾經進行過一定的研究,補充了我對道教與佛教知識的學習與儲備。我們三人,正好是當下大多數人信仰的縮影,當下信奉道教與佛教者眾,無神論者,卻越來越少。

假如,我們相聚過,也許,我們會握手後再舉杯,但我相信我們杯裏裝的一定是半杯苦酒而不是可樂,或者咖啡,而半杯苦酒,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人生寫照,隻不過我們比他人更早地端起這杯苦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