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朝議 (2)(1 / 2)

第 60 章 朝議 (2)

看了淩釷一眼,淩豐涯緩緩道:“釷兒!此事雖事出有因,但畢竟是你辦事不夠嚴密!你本人不在大寧,手下人就完全束手無策了嗎?京城防務,非比尋常,萬不可掉以輕心!這次就算了,下去以後,你再針對此事定些具體的製度,萬不可再犯了!起來吧!”

淩釷又恭敬道:“謝父王指點!謝陸大人提醒!兒臣記下了!”說罷又恭敬地行了一番叩拜之禮,才起身回列。

淩豐涯看他態度謙恭、進退得體,暗暗點頭,又問胡時譚道:“丞相怎麼看?”

胡時譚靜靜出列,從容道:“臣以為,寧王不遵號令,私自出兵抓人是實,無論是否別有深意,也應當有所處治,以免去下屬兵士的效仿之心。至於抓去佑滋國使者之事,臣以為,目下的當務之急是要責成寧王立即放人,接下來,再盡力彌補這個間隙!”頓了一下,他又接著道:“若寧王能親往佑滋國別館賠罪,有了合適的階梯,佑滋國必會下台。臣以為,此事不難擺平!”抬頭看了一眼淩豐涯,他又接著道:“臣以為,目前更重要的事情是,寧王不問情由,公然抓人,得罪了佑滋國的使者,接下來,是否適宜再作為正使出使佑滋國,尚需斟酌。”

吏部侍郎沙契也出列道:“既然有此變故,臣也以為理當更換正使人選!”

淩豐涯不置可否,停了一下,淡淡道:“不知丞相心中可有理想的使者人選?”

胡時譚肅容道:“此次出使,事關重大,臣以為,當派舉止穩重、經驗豐富之人為宜。寧王雖才華出眾,畢竟年輕,缺乏經驗,至於具體的人選,臣以為,需交禮部與吏部商議遴選。”

淩豐涯點頭道:“薛愛卿,你認為何人擔任使者為宜?”說著,目光定在了吏部尚書薛高聯的臉上。

薛高聯出列道:“壽王淩釷曾多次出使平朗國和佑滋國,經驗豐富,身份恰當。如今佑滋國局勢混亂,此次出使,關乎兩國運勢。臣以為,當以壽王出使為佳!”

聽薛高聯推薦壽王,六部也各有數人出列,齊聲稟道:“微臣以為薛大人言之有理!”

見皇上的目光定在自己身上,淩釷也急忙出列,躬身道:“兒臣願為父王分憂!”

淩豐涯淡淡點頭,又問道:“如今兩方使者都送來了國書,釷兒打算接受哪一方的國書?”

聽到這一問,淩釷臉上顯出為難之色。這幾日,他已與佑滋國大王子由加的使者達成了秘密協議,決定支持大王子由加。按照他的想法,當然是要接由加一方的國書,但此事卻不便公然在朝堂提出來。他低頭靜思了片刻,才抬頭道:“兒臣以為,不妨把兩份國書都接下,暫時穩住雙方人馬,待探明了局勢,再從容處置。”

聽到這個回答,淩豐涯臉上閃過一絲失望之色。他的手指輕輕扣著奏折,正低頭靜思,突然看到大將軍羅信出列道:“陛下!臣尚有一要緊之事需與壽王交換意見!”

見皇上點頭,淩釷立即向羅信恭敬行禮道:“請將軍吩咐!”

羅信見他恭敬,原本緊繃的臉部線條也柔和下來,緩緩道:“壽王掌管京畿防務,已近一年,諸般事宜都處理得井井有條。微臣鬥膽請問壽王,為何壽王竟會放任大批佑滋國人聚於宮外?這實在有違壽王一貫的辦事風格!”

自天朝立國以來,羅家一直是天碩王朝有名的將軍世家,曆代名將輩出。天朝的首位皇帝淩意鈺親筆書寫了“國之柱石”四個大字懸於羅府,曆代都是天朝皇室最忠誠可靠的軍方支柱。當今皇後羅玉珍也出自羅家,是羅信的堂妹。

與陸藤一樣,羅信也是皇上最信任的心腹重臣,曆來都隻站在皇上的角度思考問題。自從得知淩鉦宮外抓人之後,他便一直在思考是否是京畿防務出現了漏洞。因為,如果沒有得到壽王的默許,佑滋國人就能順利聚到宮外,那麼,不是製度有漏洞就是出現了內奸;反過來,如果此事得到了壽王的默許,則壽王就必定含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無論那種情形,都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對於任命何人為正使的問題,他並不關心,隻是一心考慮京城的防務、皇上的安危。

聽他問出此事,眾人心中一凜,都陷入了沉默。淩釷更是在心中暗暗叫苦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