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芸芸眾生和為貴——忍氣求和二(2)(2 / 3)

父母對孩子的分寸或容忍還表現在對於其個性、獨立性的尊重和理解,而不要也不能一味地予以批評,並要求其同自己一致。這一點,不能不是今天處理好父母與子女關係的一個重要問題,而父母的忍則無疑又是達到和諧的一種很好辦法。

眾所周知,“代溝”已經是現代社會中描寫和反映,以及解釋父母與子女緊張和對立關係的一個基本概念。其大意為,由於父母與孩子分別出生和成長在不同的時代和社會環境中,其受到的教育和價值觀的引導等全都有相當大的差異,因而在兩代人之間,對於某些社會的共同問題有一些彼此不同,甚至是對立的看法,對對方的某些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道德觀念、價值準則也很有非議,以至於在各方麵形成了一係列的矛盾和衝突。應當說,這種現象是比較普遍的,也實際反映了人類發展的某種規律。在過去的曆史時代中也多多少少地存在著。但是,我們不能不十分嚴肅地指出,之所以在今天提出“代溝”這一概念,並予以重視,包括兩代人及社會各界的關心,又不能不與今天的時代有關係,與社會的轉型與現代化有聯係。也就是說,在今天這種變革的時代中,人們的許多思想觀念都發生了或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有些被淘汰了,有些得到了補充和完善,有的則是有了新內容。而且,隨著社會分化,新的交往關係的需要,還出現了一大批新的理論、觀念和準則。如此一來,作為正在社會化過程中的青年人,由於他們本身沒有太多過去的包袱和痕跡,也無太大的心理負擔,完全是以一個清白的頭腦去接受社會上的各種一時很難做出價值判斷的觀念,以至於常常領導中國觀念的新潮流。但父輩們則不一樣,他們由於具有比較豐富的曆史經驗,相應地也帶有更多的包袱,盡管他們可以更為慎重、更為老練地去分析社會中的各種似是而非的觀念和流行,但他們在接受上常常也會比青年人慢上個一兩拍。在這樣一種社會和文化背景上,父母們怎樣對付“急先鋒”的孩子,無疑有一個科學態度的問題。實際上,這裏盡管直接麵對的是自己的孩子,但它卻體現了對時代變化的一種態度。

我們不能說父輩們就一定比青年人保守、僵化,而隻是認為青年人在個性方麵經常會走在前麵一些。很有意義的是,有些父輩在自己的工作部門,在社會的公開場合中,也可以對社會和企業、部門中青年人的行為表現出一種忍和寬容,可就是在家裏,卻常常是一反常態,對子女嚴加管束,令其不得越雷池半步。這樣的結果在孩子尚小時也許還能在形式上起一點作用,但在孩子長大之後,便不僅不會有效果,反而會產生一些消極的作用。輕則不歡而散,重則是麵紅耳赤地爭吵。而這章裏主張父輩們對孩子的個性的差異性或看不慣的忍讓實則具有兩個方麵的積極意義。

首先,這裏有處理和調節好父輩與子女家庭關係的積極作用。應當想到,孩子與自己生長在不同的時代,就自然而然地會與自己的個性、愛好、氣質和興趣有差異。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如果子女在這些方麵與自己一致,那才是奇怪的事情呢!而且還可以說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包括教訓去幫助孩子正確地選擇人生的道路,培養合理的個性,絕不應當強迫他們同自己一致,或要求他們向自己學習。這裏,最好的幫助就是首先尊重孩子們自己的存在,雖然他們的做法和想法在自己看來有些“出格”,但也應當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進行引導。切不可以為是自己的子女,便可以采取某種相對簡單、粗暴的方式。這樣,孩子們常常會更多地考慮父輩們的意見,更尊重他們,以至於形成比較和睦的家庭環境。

其次,這種容忍還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去了解社會變化中思想觀念的轉型,了解新一代人的真正想法、心態,以及他們對時代、對社會的理解。記得有一位工廠的黨委書記,便經常在家裏聽他兒子和女兒介紹當前青年們心中的時髦觀念,以及一些流行語的意思。並且,他也將自己的一些想法,包括對子女某些做法的想法告訴他們,請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結果這位黨委書記十分強烈地感到,在目前的兩代人之間,實在是存在了不少的“誤會”,並且這是一種彼此雙方的誤會。由此,他在工廠中經常可以通過對青年人的正確了解而與他們形成了真正的溝通,從而很大地提高了企業的凝聚力,調動了廣大青年工人的積極性。試想之,假如彼此雙方都抱著很深的成見去看待對方,那麼,其結果必然是不斷加深加寬這樣一條“代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