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羅對呂不韋說:“您不是常常鼓勵我說:有誌不在年高嗎?我已經12歲啦,再說,我還沒有去,您何必就將不行的結論下在前麵呢?”
呂不韋見甘羅話語機辯,就允許讓甘羅去試一試。
甘羅馬上去見張唐。張唐並不把呂相國的年輕門客放在眼裏。甘羅進屋後,張唐隻是抬了一下眼皮,示意他坐下。甘羅開口就說:“我是特地來吊唁您的。”
張唐沒好氣地說:“小孩子滿口亂言的。我同我的家人都好好的,您來吊唁什麼呀?”
甘羅接口問道:“您的功勞同白起將軍相比,哪個大?”白起是秦昭王時的名將,曾率秦軍打敗過韓、趙、楚的軍隊,為秦國奪得大片土地,被封為武安君。
張唐一聽拿他同白起相比,連忙說:“武安君南征北討,戰必勝,攻必克,我的功勞怎麼能同他相比呢?不能比,不能比!”
甘羅又問道:“昭王時的相國範睢,跟呂相國相比,誰更得到君王的信任呢?
”張唐不加思索地說:“範相國自然不如呂相國了。”
甘羅接口說:“既然您知道自己的功勞遠不如白起,也明白呂相國的權力超過當年的範相國,那麼,我明白地告訴您,您已經大難臨頭了。”甘羅頓了頓又說:“範相國當時決定進攻趙國,武安君不讚成,後來被逼而死。這件事您不是知道得十分清楚嗎?如今,呂相國幾次要您去燕國掛相印,這是一件功在國家,利在自己的榮耀之事,而您卻推三阻四,抗命不去。呂相國假如動了氣,您的下場還會比武安君好嗎?”
張唐頓時神色大變,冷汗涔涔,他急忙起身對甘羅說:“我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多謝小先生對我的提醒,我現在就去找呂相國,然後立刻到燕國赴任。”
呂不韋認為棘手的事,卻被甘羅十分輕鬆地處理好了,他十分滿意,於是就將甘羅推薦給秦王。
年輕的秦王見甘羅英氣勃勃,少年老成,非常高興。甘羅從容自若,對答如流,秦王為秦國有這樣的少年英才而感到驕傲。甘羅提出:要去趙國先為張唐疏通一下。秦王問道:“你見了趙王怎麼說呢?”甘羅對秦王說:“在這種場合講話,全靠隨機應變,現在哪知到時會碰到什麼情況呢?但我保證到時不辱王命就行了。”
甘羅帶了10輛車馬和100個隨從,用大夫的官銜出使趙國。趙王親自出城20裏,迎接來自強鄰的使臣。可當他看到甘羅隻是個孩子時,心想,這秦國也真是胡鬧,派這麼個小孩子來。落座後便隨口問道:“小先生年齡還小吧?”
甘羅說:“我已12歲了。”趙王一聽於是半開玩笑地說:“你們秦國不是派你來玩的吧?”
甘羅聽出了趙王的弦外之音,馬上回答說:“秦國用人,因人而異,年齡大的派做大事,年齡小的派做小事。我年齡小,所以被派出使貴國。”
趙王見甘羅年齡不大,卻言辭很鋒利,落落大方,不敢再說自討沒趣的話了。
於是轉入正題,問道:“既然你作為使臣來我國,請問有何見教?”
甘羅問趙王:“燕太子丹已經到鹹陽做人質的事,您聽說了嗎?這表明秦、燕之間精誠合作;而您趙國夾在中間,處境總是不妙吧?”趙王一怔。甘羅話鋒一轉說:“秦王真心想同趙國而不是同小小的燕國結盟。”
甘羅說:“秦、燕聯盟的目的,無非是想得到河間之地而已。現趙國如有誠意與秦修好,隻要獻出河間五城即可以。從表麵上看趙國是吃點虧,實際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呀!您想想看,這樣一來,秦、燕聯盟瓦解,秦、趙結下交情,成為友好鄰邦。以後,兵少力弱的燕國失掉秦國的後盾,又怎麼抵擋得住大王的兵鋒,那時您趙王所得,又何止是五城而已?”
愛打小算盤的趙王與大臣一合計,覺得這筆交易十分劃算,於是同意把河間五城割讓給秦國。秦國達到了目的後,真的把太子丹護送回燕。趙國趁機揮師直指燕國上穀(今河北中部和西北部),不費吹灰之力,占領了燕國30座城池。
可趙國不敢獨吞,又主動送給秦11城。
秦國不用一兵一卒,得到了垂涎已久的河間之地及上穀11城,在統一的道路上又邁出了有力的一步。
甘羅的聰明才智深得秦王的賞識,甘羅不僅被破格拜為上位並且重新獲得祖父、秦國前名相甘茂的封地和住宅。
當然,晚輩更不應無視長輩,晚輩要想成為後起之秀,得需要長輩的指點和幫助。
張良的祖先都是宰相,前後侍奉了五代韓王,自己稍大時,韓被秦滅亡,因此立誌要報仇。公元前218年,秦始皇路過博浪沙時,張良聘請大力士用重120斤的鐵槌攻擊秦始皇,但沒有能成功。
張良來到南方,來到徐州以東的下邳。就在他要路過人煙稀少的一座橋時,一個老人站在前麵,故意將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對張良說:“年輕人,到橋下幫我撿鞋子。”張良對他的無禮十分生氣,但念他是一個老人,生氣也沒有用,隻得默默幫他撿起鞋子。
老人緊接著伸出雙腳說:“給我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