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芸芸眾生和為貴——忍氣求和二(5)(1 / 3)

想想確實如此,盡管許多老大們有時真受不住那麼多“清規戒律”的束縛,但是現在想來,他們中的許多人,也由於這些“清規戒律”的束縛,真的成為父母期待的那樣成為一個好學生、好工人、好幹部……也正是由於這許多“清規戒律”讓他們養成了好的習慣。自然,老大中不乏這樣的人物,他們由於對父母各種各樣的要求感到很不滿,逐漸以為父母是偏袒弟弟妹妹,進而對那些本應是每個人而不隻是老大們應當具備的品質產生反感,與那些規則相對立,最終不僅失去了弟弟妹妹的尊重,失去了父母親的信任,並且也失去了受到眾人愛護與幫助的資格。

忍是魔鏡,戴上它你會覺得你要狠狠拋下的石頭原來是閃光的金子。

許多童話故事將老大描繪成善良忠厚但不靈活的老實人。在現在人們眼中老實人的形象便是內向得有些木訥,不喜交際、不善言辭。而在老年人的眼中,老大便應當是老成持重才好。因為“言教不如身教”,自己都不老成持重又怎麼能把弟妹們帶好?自然,如果長子長女有些活潑之舉,哪怕隻是和弟弟妹妹們保持在同一水平,也會被長者說成不穩重。

“我們為何不能大喊大叫?”“我們為何不能蹦蹦跳跳?”“我們為何不能提著錄音機在草坪中空場上來一段現代舞?”“我們為何不能侃侃而談表示我們的意見、發泄我們的不滿?”我們為何不能穿上超短褲在大街上體會一下受人關注的感覺?”“我們為何隻能唯唯諾諾聽著家長的指責,扮演著以身示範家規的角色?”……在外麵的精彩世界的召喚下,在內心中青春激情的推動下,老大們仿佛不再滿足於被人們看作是隻受中老年人器重的穩重的大孩子,他們都向家長、向社會發出了不滿的呐喊。從而,他們中的許多人下決心要徹底改變老大們昔日留在人們心中的形象,要活出一個嶄新的自我。

他們要開始學習灑脫,一改往日細聲細語而粗聲粗氣訓斥弟弟妹妹;不再靜聽父母長輩或是弟弟妹妹的看法,而是急不可待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那滔滔不絕的樣子直叫“聽眾”目瞪口呆;不再把自己打扮成莊重文雅的淑女與紳士,而是照著弟弟妹妹的樣子來一身青春現代派的裝束;不再時刻注意長者的目光是否有責怪的神氣,偏要來個蕭灑過一生……一切似乎都在向那些對老大們持有偏見的人們宣布自己要重新活過的決心。既然要重新活過那麼就讓那些彬彬有禮、穩重得體、嚴以律己、忠厚溫良都見鬼去吧!

似乎命運偏偏和這些火爆氣的老大們開玩笑一樣。侃侃而談在人們眼裏變成了誇誇其談,自然昔日那些講話有份量和分寸的讚譽之辭也煙消雲散了。那曾經成為弟弟妹妹青春現代派標誌的裝束穿在身上也有些不倫不類起來,好像是一塊冷峻的冰外麵偏偏有一團紅紅的火,叫人渾身不自在。學會了現代舞卻不時露出些華爾茲的步伐。頂撞父母之後卻又在夜深人靜之時回憶著他們沉重地歎息一直到天明,……他們可能在一夜之間產生一種好像生活在陌生人中間的感覺,必須承受父母的搖頭歎息,弟弟妹妹們驚奇不解的目光,好像他們的衣著不是弟弟妹妹們也擁有也曾自豪過的。他們還要聽到陌生人竊竊私語與哄然大笑,體會到被曾經熟知的人們用陌生目光關注卻又陷入孤獨包圍的滋味。

也許世人對於老大們的要求具有偏頗,也許像無所顧忌的弟弟妹妹們那樣以真性情過一生也沒有什麼錯。但是,既然,那些有些苛刻的要求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一個人又怎能敵眾人之力。既然,老大們是生來便受到這些要求,衍生出來的行為規範的教育,已深深地留下了“老大”的印記,而且所謂忠厚溫良、穩重、律己之類也並沒有什麼不好,那麼為何非要落得個邯鄲學步的結果呢?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村子裏住著兄弟二人,他們是長得一模一樣的孿生兄弟。但是在他們的父母眼裏畢竟哥哥早出生幾分鍾。從而,從小就要求隻大弟弟幾分鍾的哥哥要對弟弟歉讓,凡事要三思而行,要多聽多記不要多嘴多舌、要多幹事……稍大一些又叫他帶著弟弟去幫家裏砍柴燒飯。一轉眼,十幾年過去了,雖然,兄弟二人長得一模一樣,也穿著一模一樣的衣服,但是村裏人都能認出他們,也都願意叫忠厚勤快的老大去幫助。有一天,哥哥幹完活回來,見到弟弟還在纏著父親要一個打彈弓子,哥哥看著弟弟撒嬌的樣子,又聽著母親在一旁說給他做一個吧,他一準會學會,這孩子靈氣的話。哥哥突然有些生氣,心想,我為何不能像弟弟那樣呢?不過,他仔細想想,好像父母從小教給他的做人之道也不錯,而且也習慣了這樣早出晚歸的生活,於是也就忍住要和父親理論一番的念頭,還是照樣去幹活。過了些日子,他回到家的時候,聽到村長和父母商量要叫他去鎮上幫工。哥哥的心裏十分高興,可是他聽見父親說:“能不能叫老二去,家裏少不了他,我們年歲大了,都指望他呢!”“但是鎮上人說了,他們隻要你家老大去,他們知道他老實能幹,信得過他。”在屋外的哥哥聽到這裏,突然領悟到什麼,心中那前幾分鍾生出的委屈早就沒影了,高興地去劈柴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