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經很深了。
趙芸勇卻仍舊坐在書案旁,侍從趙錦站在一旁伺候。
趙芸勇三易其稿,一封奏折便在筆下誕生了。
寫完奏折之後,趙芸勇伸了一個懶腰,趙錦將一碗蓮子羹遞了過來。
“大人,喝兩口解解乏。”
趙芸勇喝了兩口蓮子羹之後,感覺舒服不少。
“趙錦,把這封奏折交給師爺,明天呈遞給皇上。”
趙錦接過奏折,便立刻出去了。
趙芸勇望著趙錦離去的背影,這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朱棣翻看著麵前的奏折,隻是看了幾封,便有些倦了。
“都是歌功頌德,一句實話都沒有!”
朱棣滿腹牢騷。
這時候,小太監金德祿跪下道:“萬歲,這裏麵也有些折子不是歌功頌德的。”
朱棣不喜歡宮裏的太監,但是對金德祿例外,這個小子聰明伶俐,得人的喜歡。
“你說說,這裏麵有什麼折子值得朕看的?”
金德祿奏道:“萬歲,奴才覺得蘇州府吳江縣知縣趙芸勇的折子非同一般的歌功頌德,說的有趣,請陛下禦覽。”
朱棣聽後,頓時來了興趣,問道:“他的折子在哪?”
金德祿便說道:“在您龍書案的右邊。”
朱棣便往那兒看去,果然發現了趙芸勇的折子,看來是這個小子早就做了準備的。
朱棣打開趙芸勇的折子,仔細看了起來。
趙芸勇在奏折中詳細訴述了挖掘出大佛的經過,並且稱這是祥瑞之兆。
“這個倒是有些意思。”
朱棣看著奏折,臉上露出了微笑。
“金德祿,你說說這事可信嗎?”
金德祿聽後,磕頭道:“萬歲,趙芸勇是七品知縣,怎麼敢欺哄陛下呢?奴才聽底下人說,現在整個吳江縣都轟揚動了,誰也不知道這尊佛像的來曆,都說是上天賜予的,是我朝的祥瑞之兆。”
“如此甚好!哈哈哈!”
朱棣哈哈大笑,近來心頭的陰霾一掃而光。
曆來各地官員呈報上來的祥瑞之兆隻是限於異草名花,像這樣的事還是頭一回聽到。
朱棣思忖片刻,便說道:“金德祿,你這就擬旨,叫趙芸勇好好保護佛像,並且允許老百姓過去燒香祈福,瞻仰佛光,還有,趙芸勇說是兩個和尚發現的?”
“是的,萬歲,兩位高僧在經過東三十裏坡的時候看到五色光彩直衝霄漢,所以斷定那兒有佛家的寶物,這事還真是多虧了他們倆了。”
朱棣點頭道:“這兩個和尚肯定是得道的高僧,朕要嘉獎,給他們倆每人縫製一身僧袍,以示嘉獎,你看怎麼樣?”
金德祿急忙磕頭道:“萬歲爺聖明!”
朱棣越發高興起來,繼續說道:“這樣的怪事朕還是頭一回聽說,朕還真想去看看這尊佛像。這樣,你把朕的意思寫上去,就說朕現在諸事繁忙,等到閑暇的時候,一定會去吳江縣瞻仰佛光。”
“遵命!”
金德祿起身在一旁擬就聖旨,朱棣則背著手在屋中來回踱步,這樣的祥瑞之兆應該昭告天下,以示自己得帝位是上天的意思,並非篡奪,這個辦法很好!
想到這兒的時候,朱棣的臉上不免得意起來。
整個吳江縣都如同沸騰的開水一般,人們見麵的時候談論的都是大佛的事。
趙芸勇這些日子忙得昏天黑地的,聖旨已經下來了,要他保護好這尊佛像,這可是皇上的意思,不敢怠慢,蘇州府的知府周桐和聽到風聲的知縣都陸續過來看這個新鮮事,大家在佛像前駐足站立,都驚歎不已。
周桐仔細看了半天之後,問陪同的趙芸勇:“趙大人,你看這尊佛像是不是有人埋入地下的?”
趙芸勇笑道:“回大人,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是心存疑惑,但是我仔細查看之後,發現這尊佛像不像是人為鑿成的,其棱角的部分很明顯,和斧鑿的佛像有明顯的區別,再說這兒從來沒有建過寺廟,就是小的佛像也是沒有的,怎麼忽然間就有了這麼高大的佛像呢?”
周桐連連點頭:“你說的也有道理,隻是我還是覺得十分奇怪。我聽說這尊大佛是兩個和尚發現的,他們倆現在在哪?”
趙芸勇笑道:“兩位高僧現在每天都在佛像旁打坐修行,您看,就在那間屋子裏。”
“哦,我們也過去看看。”
趙芸勇讓手下人去通知兩個和尚,這一行人便往那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