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家庭心理學:解析愛與婚姻的密碼(1)(2 / 3)

婚姻殿堂的心理變化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句話流傳在婚姻上已經很久了,這種觀念我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了,難道結婚就是為了這句古話嗎?

和男朋友戀愛多年的芳芳,到了結婚的年齡,各種條件也都具備了,結婚也理所當然了,雙方父母也早盼著他們有個結果了。芳芳有時候在想,結婚是在為別人結的還是為自己結的。不過在她看來,人生道路一個走有點寂寞,兩個人走會好多了。

有了家,就像有了避風港灣一樣,受傷的時候可以回家,一個完整的家庭不是一個人可以組建的,所以也要有個男人陪自己築建愛巢。家的含義促使芳芳婚姻開始。

小建年齡23歲,在現在結婚的年輕人裏麵,他不算大,但是他想結婚了,他認為愛情上升到一定階段就應該有個結果了,結婚了兩個人的感情才會更穩定。況且2008年奧運開在北京,8月8號是奧運開始的日子,也是個大吉大利的日子,很多人都會選擇在這個有重大紀念意義的日子結婚,來證明自己的愛情像奧運一樣千年不遇,這樣婚姻可以在這麼重大的日子裏舉行一定很熱鬧,很隆重。

這種情況也是結婚的一種理由,為了讓自己的愛情和婚姻更有紀念意義。這樣是為了他和妻子能更好的在一起生活。在北京這個大城市裏,生活中的不便尤其是在住房方麵的困難,更使得小建要盡快結婚。這樣他們可以住在一起,每天辛辛苦苦的上班,回到家,兩個人可以談談心,互相安慰,互相鼓勵。在他看來,結婚應該是為愛築巢的開始,為了這來之不易的愛和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錯過了,那麼他們愛情會像少放了調料的菜一樣。擁有一個家庭和愛人,是魚和熊掌兼得的機會,沒有理由不結婚了,結婚在他心裏已成為定數。

從上麵的兩個例子可以看出,結婚的理由是多種多樣的,大概有以下幾種。

從社會學方麵講,結婚是人類種族繁衍的形式,同時家庭也是社會的最基本的單元,哪怕這個小小的單元,它也有它的範圍和規則,在這裏,男女雙方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少了誰和誰少了都是不完美的,隻有雙方都盡職盡責,這個小小的單位才能完好的存在,才能有利於社會這個大單位的穩定。

婚姻被推崇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愛情,現在的婚姻大多數是由愛情發展的結果,可以說愛情是婚姻最開始的部分,愛情發展順利,到了一定階段也自然而然的發展到了婚姻這個環節了,婚姻是愛情的繼續,也是男女優勢互補的階段,俗話說的好“男女搭配,幹活不累”,這句的道理是很明顯的,男女各有個的優點,所以他們相互吸引,搭配起來工作效率會更高。

現在的愛情觀,同樣也認為,婚姻也是為愛而行,為愛而狂,為愛而結。尤其是年輕的男女們,他們更渴望愛情,為了愛情可以不顧一切,當愛情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愛情有了更深的認識,不單單隻停留在性方麵的,更多的是責任,到了知道愛是責任的時候,就到了結婚的時候了。

幸福的定義裏一定有愛情的字眼,當人們發現自己愛別人的同時,也被別人同樣的愛著,心底會感到莫大的幸福感,這種幸福感越強就越有依賴性。現在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人們借助依賴來抵禦生活壓力,所以為了不至於失去這份依賴,人們就寄希望於婚姻的基礎上了。

愛情是不講理智的。這並不是說人們在戀愛中就是傻子,弱智,而是感情這個東西會讓人以一種獨特的眼光看待平常的事物,把一切都感情化了,失去了正常的判斷力和觀察力。戀愛中的男女都會盡量掩飾自己的缺點和展示自己的優點,一旦他們的感情穩定了,這種隱藏的暗礁就會慢慢露出水麵了。結婚的動機也是因人而異的,剛開始的時候是彼此有好感,到後來彼此都憧憬,你要你想要的,他要他想要的,結婚也許就是一種錯誤。

1.為了傳宗接代

這種現象常出現在幾代單傳、思想守舊的家庭裏。“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封建思想在現在的社會中還比較常見,以農村居多,這種封建思想流傳了幾千年了,長輩們都希望自己的家業和財產有人來繼承,所以他們早早的給自己的孩子安排了婚事,為的就是傳宗接代。

2.戀愛中無意懷孕

當今流行試婚,也可以說成同居,有人男女避孕措施做的不到位導致女方無意懷孕,女方一般都不願放棄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哪怕不懷孕也不能放棄第一個孩子就無緣無故消失,所以他們能決定留下孩子,為了孩子隻有結婚。

3.年齡到了

對於女性來說,最好的結婚年齡是在25歲左右,這個被普遍男性公認,這就導致一些大齡女性,到了25歲後,尤其是接近30歲的時候,他們就有些著急,怕如果再這樣耽誤下去會嫁不出去,或者嫁不到好人,其實為著急隨便結婚才是最大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