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彬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明白。與異性同事的距離過近,不僅會在同事中造成不好的影響,還會給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進而影響自己的職場生涯。
同事之間過於親密還會給上司帶來危機感,如果上司總是看見員工過於親密地拉幫結夥,那麼,勢必會認為這樣會削弱自己的勢力,給管理造成不便。上司一旦滋生出這種想法,便會想方設法地打擊你的勢力,壓製你的能力,削弱你的影響力,甚至將你打入冷官。
所以,與同事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於人於己都有好處。
身在職場,與同事保持一定的距離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也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避免自己受到傷害。同事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泛泛之交而不是投入過多的感情,可以真心誠意地共事,合作解決工作中的問題,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同事之間的距離。
身在職場,不妨“糊塗”一點
在職場,做事做人,不妨學的“糊塗”一點,吃點虧沒關係,要從長遠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不能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而耍小聰明,出處算計別人。很多人為了逞一時之聰明,影響了長遠的利益,贏得了一場戰鬥,卻輸掉了整個戰役,這自然是得不償失的。職場更是這樣,偶爾糊塗一點,更利於自己的發展,退一步,海闊天空!
在職場也好,生活中也好,做人不能依仗自己過於聰明,凡事都不從長遠利益的角度去考量,隻貪戀眼前的利益或隻圖一時快活。否則“聰明反被聰明誤”,過於自信自己的精明,把別人都當成愚笨的人,因此得意忘形,一時迷失了方向,判斷上失去了準頭,吃虧上當的不在少數,甚至搭上了性命。
曹雪芹的《紅樓夢》王熙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紅樓夢》對王熙鳳的判詞說得很好: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精明人為何還能做出糊塗事?因為聰明使之過於自信,甚至到了自負的地步。“聰明反被聰明誤”,所總結的就是這樣的道理,有的人因為過於自信自己的精明,把別人都當成愚笨的人,因此得意忘形,迷失了方向,判斷上失去了準頭,結果吃虧上當不說,有的甚至搭上了性命。《三國演義》裏的人物楊修就是最典型的一個。
一次,曹操命人建造一座花園,見好了以後,親自來驗收工程。他看了以後不給任何評語,隻在花園的門上寫一個“活”字,然後便走了。
眾人都不明白這個“活”的含義,站在那裏議論著。楊修看了後,說:在門上寫“活”,就是“闊”字,丞相是嫌門太寬了。然後,竟擅自命人把門改窄。曹操知道後,嘴裏雖稱讚著,可心裏卻十分忌惡楊修這種自命不凡的小聰明。
還有一次從北國進貢來的禮品中有一盒酥,曹操便在在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楊修見了,便擅自將打開拿出一塊吃了起來,還把盒內的酥分給眾人。曹操問他為何這樣做,他得意地答道:“盒上寫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豈敢違反?”曹操聽後,臉上雖存著笑,心卻厭惡之極。
因曹操疑心重,總擔心別人暗害他,於是告誡身邊的人員,說自己夢中好殺人,你們不要靠近我。一天他睡午覺,被子掉在地上,一位侍勤人員馬上進房把被子撿起來蓋上。曹操突然從床上跳將起來,一劍把他殺掉,又上床再睡。睡了半天後起床,見地上的死屍,故意驚問道:“誰殺了我的近侍人員?”大家告訴他經過,曹操放聲大哭,給死者以厚葬。
大家都認定,曹操確有夢中殺人的病症,隻有楊修心裏明白是怎麼回事。在送葬時,楊修對著死者的靈柩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楊修因此惹惱曹操,後來被曹操借故殺了頭。
楊修終於為自己的精明過人而付出了代價。
楊修的死和那個滅了火種而熱了涼水的人,都跌倒在自以為是上,他們把自己的聰明用錯在了地方,其教訓不可不汲取。聰明伶俐自然是好事,但凡事要有度,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楊修若是“傻”一點,也不至於連命都丟了。所以說該糊塗的地方就要糊塗,尤其對上司。不過,有些人糊塗,卻隻是為一己私利,對領導的錯誤,不僅糊塗,還要大肆讚賞,甚至追風而上。
職場如戰場,職場更是一個利益場。眼前的利益固然重要,但是,很多時候,需要我們退一步,糊塗一點,放棄眼前的利益,從而獲得更長遠的利益。贏得了一場戰鬥,卻輸掉了整個戰役,這自然是得不償失的。職場更是這樣,偶爾糊塗一點,更利於自己的發展,退一步,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