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經營管理心理學:以人為本,攻心術(3)(3 / 3)

在當今市場競爭條件下合作共贏已成為競爭各方的普遍認識。我們應順應潮流,主動參與公平的積極的競爭,與此同時更要加強平等的真誠的合作。以開放的自信的良好心態麵對競爭與合作。

破窗理論:從“破窗效應”看管理

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觀察總結的“破窗理論”指出環境可以對一個人產生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棟建築上的一塊玻璃,又沒有及時修複,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在這種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蔓延。

要想引導一個好的環境,除了要維護外,還必須及時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戶”。在我們周遭的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事情又何嚐不是在環境暗示和誘導下行事的結果。在優雅潔淨的場所,我們都會保持安靜,不會大聲喧嘩;相反的,如果環境髒亂不堪,四處可見的都是打鬧、咒罵等等不文明的舉止。

因此可見,環境好,不文明的舉止也就會有所收斂;環境不好,則文明的舉動也會受到影響。人會被環境影響,但是人的行為也是環境的一部分,兩者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係。所以我們常常提到的“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並不是什麼空洞的口號,它確實決定了我們自身的一言一行對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在公交車站,如果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排隊上車,又有多少人會不顧眾人的文明舉動和鄙夷眼光而貿然插隊?與這相反,車輛尚未停穩,猴急的人們你推我擁,爭先恐後,後來的人如果想排隊上車,恐怕也沒有耐心了。

在公共場合,如果每個人都舉止優雅、談吐文明、遵守公德,往往能夠營造出文明而富有教養的氛圍。千萬不要因為我們個人的粗魯、野蠻和低俗行為而形成“破窗效應”,進而給公共場所帶來無序和失去規範的感覺。

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有這樣的體會:桌上的財物,敞開的大門,可能使本無貪念的人心生貪念;對於違反公司程序或廉政規定的行為,有關組織沒有進行嚴肅處理,沒有引起員工的重視,從而使類似行為再次甚至多次重複發生;對於工作不講求成本效益的行為,有關領導不以為然,(放縱)使下屬員工的浪費行為得不到糾正,反而日趨嚴重。等等。一間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麵牆上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而在一個很幹淨的地方,人們會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人們就會(產生從眾心理)毫不猶豫地隨地亂扔垃圾,絲毫不覺得羞愧。這就是“破窗效應”的表現。

製度化建設在企業管理中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是,現實的情況往往是製度多,有效的執行少。長此以往,企業的發展會很尷尬。對公司員工中發生的“小奸小惡”行為,管理者要引起充分的重視,適當的時候要小題大做,這樣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積重難返。

有一家百來號人的本土企業,公司規定上班時間必須配帶工牌。雖然製度上規定:如果發現不帶工牌,每次罰款20元。最初一、兩個員工沒有照做,但管理層並沒有引起重視,沒有嚴格執行該項規定。一個月以後,不帶工牌的員工由最初的1、2個,發展到幾乎50%的員工都不帶工牌,員工對此事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管理層並沒有“令行禁止”反而一再縱容,嚴重影響公司士氣和員工的精神麵貌。

美國有一家公司,規模雖然不大,但以極少炒員工魷魚而著稱。有一天,資深車工傑瑞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會兒,就把切割刀前的防護擋板卸下放在一旁。沒有防護擋板,雖然埋下了安全隱患,但收取加工零件會更方便、快捷一些,這樣傑瑞就可以趕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不巧的是,傑瑞的舉動被無意間走進車間巡視的主管逮了個正著。主管雷霆大怒,令他立即將防護板裝上之後,又站在那裏大聲訓斥了半天,並聲稱要作廢傑瑞一整天的工作。第二天一上班,傑瑞就被通知去見老板。老板說:“身為老員工,你應該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對於公司意味著什麼。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實現了利潤,公司可以換個人換個時間把它們補起來,可你一旦發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遠都補償不起的……

離開公司那天,傑瑞流淚了,工作了幾年時間,傑瑞有過風光,也有過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公司從沒有人對他說不行。可這一次不同,傑瑞知道,這次碰到的是公司靈魂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