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父母要多主動帶孩子去參加戶外活動,應該盡量抽出時間帶孩子走出家庭,走向自然,多參加一些體育活動。
總之,網絡作為一種全新媒體和信息獲得途徑是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所必需的,但是,網絡又是一把雙刃劍,宜疏不宜堵。父母對孩子要有一個正確的引導,培養他們的自控力和辨別力,隻有進行有效疏導,這樣才能防止孩子網遊成癮。
網絡依賴——孤獨中尋找寄托
在網絡谘詢和交流高度發達的時代,很多人除了上班、朋友間網絡溝通和聊天之外,甚至是和家庭成員也通過這種方式來溝通和交流,當人與人麵對麵的時候常常會無話可說。不妨看下麵一則案例:
王小姐是北京某大公司的白領,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下了班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打開MSN和朋友們交流,她說:“每天和同事、朋友們在網上聊的還不錯,但是,一到了現實生活中,大家又不知道聊什麼了。”她懷疑自己患上了所謂的“網絡依賴症”。她說,前段時間有個在網絡上挺聊的來的師姐從國外留學回來,約她一同吃飯喝茶。兩個人本來在網上通過MSN、QQ等經常聊,有很多話題的,可是,兩個人吃了一頓很尷尬的飯,感覺根對方沒話說,於是,連茶也沒喝就散夥了。更令王小姐感到不解的是,當她們雙方又回到MSN的世界裏時,兩個人又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其實,現實生活中像王小姐這樣的人還真不是少數,而且這個群體已將在逐步擴大到更多的群體。
黃小姐在北京新街口一家外企公司上班,她早上上班一到辦公室就要登錄MSN以及QQ,而且一直等到下班時間才會關。即使在家裏也是這樣。她甚至還開通了QQ的手機移動信息功能。“一開始是和同事聊一些辦公室‘政治’,覺得網聊交流相對來說更方便一點,但是慢慢地習慣成自然,甚至變成網絡依賴。有時,在中午吃飯前,跟坐在旁邊的同事約一起吃飯,都用MSN說話。”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自己一旦外出,就不停地看手機,生怕漏掉MSN上的一些訊息。更驚訝的是,黃小姐和她老公平常的交流也大多通過網絡或者短信,因為彼此都太忙了,真正麵對麵的溝通交流特別少。黃小姐盡管很明白自己有網絡依賴症,但是又苦於無法擺脫。
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依賴網絡,交流思想、聊天,談戀愛甚至網婚,現實世界對我們來說越來越陌生了,但是,心理學家指出,對網絡的依賴也是有害處的,因為長期依賴網絡,很容易形成自我封閉,不願意與人交流,每天生活在自己的虛擬世界裏,離開了網絡就六神無主等,甚至逐漸變得變得思維簡單、詞語匱乏。心理學家給我們的建議是:
要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從小事做起。盡可能多地在現實世界中和朋友們交流,不盲目地長時間使用網絡交流,把自己逐漸從網絡中解脫出來。
多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下班後可以約上一些朋友一起去鍛煉身體,也可以在周末的時候一起去爬山,多呼吸一下自然的新鮮空氣,緩解一下工作的緊張情緒。
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平時可以培養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聽音樂,書法,養花等,陶冶一下情操,也會使自己逐漸遠離網絡依賴症。
網婚——扭曲的心理浪漫
新學期開學不久,在一所初中擔任班主任的趙老師驚訝地發現,他的學生整天把操辦婚禮、買房、生小孩這些話題掛在嘴邊,經過調查後才明白,全班將近一半同學在假期都通過網上的“虛擬結婚”,和網上的一些人舉行了“婚禮”,擁有了一個“老公”或“老婆”,在網上創建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