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旋律之一,在這個變化萬千的時代,每天會有無數的信息通過網絡傳播到很多人的大腦裏。但是,網絡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好處,網絡還給我們帶來了一係列的問題。當網遊、網婚、網戀等字眼衝擊著我們的眼睛的時候,我們也不得不去麵對這些東西給我們身心造成的危害。
網遊——心理避風港
在這個網絡時代,很多人都沉迷在網絡遊戲中,而網絡遊戲成癮目前隨著網絡遊戲的迅速發展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本節重點在對網絡遊戲成癮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深入探討導致網絡遊戲成癮的心理因素,以期沉迷在網絡成癮行為中的人們提供借鑒。
電腦成癮在我國心理學界中對這一概念尚無統一的定義。大多數的心理專家認為,成癮就是人對某種物質或行為狀態的一種不能自己控製的依賴的心理體驗。所以,一些人對網絡遊戲成癮是指人們由於長期沉溺電腦遊戲,從而形成的一種對電腦遊戲難以自己控製的依賴心理體驗,這就是“網遊”成癮心理。
網絡遊戲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玩家可以和多人進行交流,對話或者一起遊戲,在網絡遊戲中,網民接觸到的,是一個由電腦構造的廣闊的虛擬世界。
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玩家很多是中學生,其中少部分,由於種種原因陷進這個虛擬世界,無法自拔,即網絡遊戲成癮。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為青少年提供了大量的信息,開拓了視野,增長了知識;但是,另一方麵,孩子迷上網絡遊戲,缺乏自製力,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甚至有的小孩因此患上了“網遊成癮心理”,出現諸如抑鬱、失眠、精力難以集中、狂躁等症狀,在行為上,會出現品行障礙,產生攻擊性行為。
新聞曾報道:在網吧內接連打了3天3夜遊戲的五年級小學生小強被母親拉回家後做出了異常舉動,在家裏摔鍋、衝門,還用易拉罐將攔他的奶奶額頭砸得流血,接著又拿打火機要點燃窗簾和棉被要放火燒家,被家人製止後,他跑進廚房,拿出菜刀要砍母親和親人,一下子變得六親不認。
小斌是一名13歲的初中一年級學生,爸爸媽媽都是知識分子。幾天前放假後一直在家裏玩網絡遊戲,家人覺得放假了,遊戲一下也行,也沒多管。但是,過了幾天家人覺得這孩子天天在電腦前,不願跟家裏人說話,除了打遊戲還是打遊戲,平時表現也蠻乖的,從不打架鬧事;但是,現在遇到一點點小困難就想要放棄、逃避,不願意去麵對等。小斌的爸爸因為工作變動比較多,在小彬2歲的時候,由奶奶獨自帶了一年,在小彬8歲的時候,才被父母接管。小斌從小與父母分離,有一種孤獨感,但是,父母平時太忙,也顧不上和孩子聊天,於是,小斌就將自己的全部時間用在網遊上。
那麼,當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迷上了網遊,我們該怎麼辦?或者說,我們該如何預防孩子網遊成癮呢?麵對越來越多由於上網成癮而導致的家庭問題、教育問題,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利用網絡已經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心理學家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注重疏導。作為老師也好,家長也好,一味禁止孩子在家裏上網,孩子也許會去其他地方玩,比如說網吧,這樣難免出現更難控製的局麵。所以,對待孩子上網,疏比堵要好。網絡本身並不是壞的,但是,孩子長時間沉迷於網絡世界,那肯定會影響學習和身心健康。年齡較小的孩子在網上主要是玩遊戲;年齡較大的孩子則主要是聊天。這說明什麼,說明孩子孤獨,這就提醒了很多家長要留些時間、多點耐心陪孩子聊聊,要了解你的孩子,讓他從孤獨中走出來,這樣孩子自然會從對網絡的沉迷中清醒過來。
2。為避免孩子網遊成癮,應該對孩子上網時間做出一定的限製,防止孩子沉迷其中難以自拔。此外,父母還要做到讓孩子安全上網,可以安裝防火牆,杜絕網遊和黃色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