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人格心理學:彌補人格的心理缺陷(1)(1 / 2)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為人處世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但是,你知道性格是心理的一種反應嗎?你知道性格與心理的密切關係嗎?本章將重點為你介紹性格與心理之間的關係,解析性格的心理缺陷以及為你提供一些彌補心理性格缺陷的建議。

嫉妒——挖掘自己的陷阱

有人說,嫉妒的人是他自己的敵人;有人說,嫉妒是幸運的敵人。奧賽羅在嫉妒,龐涓在嫉妒,周瑜在嫉妒,甚至連神話故事中的天神也在嫉妒。每個人都會嫉妒,嫉妒使我們苦惱、失態、瘋狂、自殘,那些被嫉妒擾亂心智的人,敲碎人類互愛的基石,傷了他人,也傷了自己。

像空氣一樣輕的小事,對於一個嫉妒的人,也會變成天書一樣堅強的確證;也許這就可以引起一場是非。

——莎士比亞

人生來就有了嫉妒,甚至在神話中連神都有嫉妒的心理。嫉妒來源與他人的比較,一旦發現自己在有的方麵不如他人,就會衍生打擊、詆毀他人的惡念,這種嫉妒心理的人不可能把精力投注於自己的事業,因為他把過多的精力都用來關注別人的一舉一動上了。被嫉妒者是一顆長在他心頭的刺,刺得他意亂神迷、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甚至自掘墳墓。

周瑜相比我們都不陌生,在《三國演義》裏這是一個文武雙全、英才蓋世的大英雄,特別有能力,在當時又是一個風度翩翩的美男子,年紀輕輕就擔當江東的統兵大都督。特別是在在赤壁之戰中,更顯示出他的過人的謀略以及軍事政治才能,火燒赤壁,大破曹操80多萬大軍,取得輝煌的勝利,可謂名垂千古。

遺憾的是就這樣一個大英雄,卻是一個度量狹窄之人。在取得火燒赤壁成功之後,他千方百計想算計智慧高於他的同盟諸葛亮,於是密令部將徐盛、丁奉刺殺諸葛亮。不料諸葛亮早有準備,密殺失敗。為此,周瑜特別氣憤。周瑜嫉妒心如此之強,竟然做出過河拆橋,鏟除同盟的事情,當然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也大打折扣。

周瑜之所以嫉妒諸葛亮,主要是因為諸葛亮足智多謀,每件事都要高周瑜一籌,在關鍵時刻,事事都能想在周瑜之前,而且對周瑜的內心活動也是十分了解,料事如神。正因為如此,使心胸狹窄的周瑜嫉妒的心火中燒,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如何將諸葛亮鏟除。但是,諸葛亮總是早有防備,這使得嫉妒心特別強,但是度量特別狹窄的周瑜氣憋於心,結果自己反而活活被“氣死”。

人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是,周瑜臨死也沒有醒悟,反而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

一代英雄竟然被活活氣死,嫉妒是在自掘墳墓,害人不成反而害己。

嫉妒是對他人的優越產生不愉快的情感的一種扭曲的心理,也就是人們常常說的“紅眼病”,由於對別人的優勢心懷不滿,所以內心產生一種不快、怨恨、惱怒,自慚、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麵情感。

嫉妒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現象,是人心裏的一大毒瘤。嫉妒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它不僅嚴重影響人際關係,對人產生偏見。荀子說過:“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軍有妒塵,則賢人不至。”

在現實生活中,每一件事都可能成為我們心情煩躁的根源,我們整天遭受嫉妒的折磨,最後定會被它灼傷。

一個專注於自己事業的人,是不會去嫉妒別人的,嫉妒的人常常在不斷地打擊別人中尋找興奮點,來達到內心的一種扭曲的心理平衡,但是他們自己的生活卻一塌糊塗。與其說是他人的優勢影響了他,倒不如說是自己的心理除了問題,自願從生活軌跡上脫軌而自毀前程。

偉大的詞典裏沒有嫉妒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一些方麵比不上別人。拉羅什富科曾經說過:“生來就具有某些偉大品質的人的最可靠標誌是生來就沒有嫉妒。”

19世紀初,肖邦流亡到巴黎。此時的肖邦隻是一個無名小輩,而匈牙利的鋼琴家李斯特已是樂壇的風雲人物,舉足輕重。當肖邦去拜訪李斯特時,李斯特對他的才華是大為讚賞。為了使肖邦贏得觀眾,李斯特想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由於當時在演奏鋼琴的時候,劇場的燈要被熄滅的,這樣可以讓觀眾能夠黑暗中聚精會神地聽演奏。李斯特坐在鋼琴的麵前,燈一滅,他就悄悄地讓肖邦到鋼琴前演奏。觀眾對美妙的演奏大家讚賞。演奏結束後燈亮了。人們看到了鋼琴演奏的新星——肖邦,對李斯特推薦新秀的高貴品質也大為讚賞。

羅素在談到嫉妒時說過:“嫉妒盡管是一種罪惡,它的作用盡管可怕,但並非完全是一個惡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種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現,人們在黑夜裏盲目地摸索,也許走向一個更好的歸宿,也許隻是走向死亡與毀滅。要擺脫這種絕望,尋找康莊大道,文明人必須像他已經擴展了他的大腦一樣,擴展它的心胸。他必須學會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過程中,學得像宇宙萬物那樣逍遙自在。”

撲滅中燒的妒火

人生就像一個大舞台,每個人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要有勇氣麵對別人比自己更優越更高明的地方,進而發現,認識和改造自己。這樣才會從嫉妒的泥淖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