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員工管理心理學:做領導看重的員工(2 / 3)

從此,小夭便更加注意拍“馬屁”的方式了。當她看到公司腦筋活的同事都開始拍老板“馬屁”的時候,她就改變了方式,不直接用專業“馬屁”用語來讚美老板了。而隻是佩服得驚訝的眼神望著老板,嘴巴常常作O形狀,聽老板講話時甚至還會聽得出神。事實證明,當老板已經厭煩了那種言辭於表的讚美方式時,小夭的方式卻是屢試不爽。

對此,心理專家認為,職場中的“馬屁”心理雖然是廣泛存在的,但業績還是衡量員工優秀與否的標杆。不能光指望自己拍“馬屁”就能步步高升,重要的還得看能力,看業績。況且,過火的拍“馬屁”行為還容易引起上司的反感。因此,即使要拍“馬屁”,也得掌握好火候,懂得恰到好處,適可而止。

比如,上司過生日時祝福一下,上司生病時去看望一下,上司碰到難事時主動關心一下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能引起上司對你的好感。特別是對職場新人來說,上司最關心的還是他對工作的態度,以及對學習的重視。作為職場新人來說,如果你對上司交待的工作不挑三揀四,謙虛、謹慎地提出疑問,行事溫和小心,那麼不靠拍“馬屁”也能給上司以良好的印象。

然而在現實中,也確實有那麼一部分人靠著溜須拍馬而跟上司走得很近,這又作何解釋呢?這固然不排除部分領導幹部有虛榮心理,但更多的善於跟上司搞好關係的員工,他們的性格一般較外向,交際能力比較強,思維更加靈活,能力也比較突出,相應地,業績也會表現優異。因此,這樣的員工更容易受到上司的青睞。而並非是單純的拍“馬屁”的功勞。

人們不要覺得那些“馬屁精”們很討厭,那些愛好聽奉承話的領導很可笑。這關鍵還是人們的心態沒有轉變過來。領導也是人,他也需要關懷和掌聲,做下屬的一定要把心態放正。拍“馬屁”有時甚至是工作的需要。試想,當恰到好處的“馬屁”能起到促進工作的作用的話,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領導不在時的心理

當老板要去外地出差的消息傳到辦公室時,相信很多人都會喜形於色,滿臉都是掩飾不住的喜悅。可是短暫的喜悅過後,問題便也來了。比如,很多事情你做不了主,而又亟需解決,你怎麼辦?是一推了之,還是靈活處理?做得好,老板自然會獎勵你,但做不好,可能就得挨老板的一頓嗬斥了。因此,老板走了,不要高興得太早,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頭,要做好心理準備。

曉風經營著一家品牌電腦的銷售代理公司。最近,由於一個新的電腦品牌要上市,她需要在某個城市聯係一家區域代理商。這個合作盈利的空間很大,很多公司都在爭。在她聯係業務的過程中,遇到了兩家公司的老板都不在,而兩家公司的員工表現迥異的現象。

在某電腦城,當曉風提出自己的計劃時,還沒有說完,那個負責接待她的員工便打斷了她的話:“我們老板不在,有什麼事等他回來再說吧。”曉風依然很有耐心地要接著介紹這個項目的好處時,這個員工把臉扭向了一旁,隻是冷冷地說:“我什麼主也做不了,你跟我說也是白說!”曉風也無話可說了,便起身離去了。她沒有回公司,而是又去了另一家電腦商城。

很不巧的是,這家電腦城的經理也正好不在一時半會兒回不來。而接待她的是一位熱情大方的總經理秘書。當曉風說明來意及項目後,這位秘書憑著在經理身邊學到的東西,敏感地認識到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絕好商機,不能因為老板不在就錯失良機。於是,她大膽決定讓曉風的公司馬上送貨。隨後,隨著這個品牌電腦公司的強大宣傳攻勢的展開,一個月不到,這家電腦城就淨賺了上百萬元。

曉風後來把這件事告訴了後一家電腦城的老板,老板很高興,當場便給了她一筆獎金,並且答應給她提升工資。而第一家公司的員工卻因為老板不在而痛失商機。

由此可以看出,員工們在老板不在時不外乎有兩種心理:一種是老板在與不在都努力工作,做好自己的分內事;而另一種是老板一不在,便什麼事也不管,名義上是老板不在,自己做不了主,實質上卻是消極怠工。

從表麵上看,責任也並不在員工,因為老板走之前並沒有交待清楚,或許還不是他的職責所在,員工完全可以借老板不在推脫一切責任。但是,一個稱職的員工是不會消極以待的,他們永遠都在積極地工作著,主動為公司、為老板分擔任務。而這樣的員工也是最受老板們喜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