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二:
小張是一個女大學生,剛上大學的時候,身高160厘米,體重50公斤,渾身上下都充滿了青春的氣息。但是,有一段時間,班裏流行減肥,她也受到了影響,認為自己太胖了,買了很多關於減肥的健康雜誌,開始鑽研如何減肥。就這樣,小張開始了她的減肥。飯由二兩改成了一兩,打菜時再也不買葷的,有時不經意吃多了,還常常硬著頭皮吐掉,就這樣幾個月下來,體重是明顯下降了,小張更加欣喜不已,開始不吃飯光吃蔬菜,經過半年的時間,體重降到了38公斤。放假回到家以後,她總是吃不下吃飯,吃後肚子就發脹。家人對她也沒留意,以為消化出了問題,就帶她去醫院消化科看了幾次。但是,到了第二年,小張的體重很快降到了30公斤,月經也不來了,那時的她根本吃不下吃飯,每天隻能喝點蔬菜汁,因為長期的營養缺乏,人經常暈倒,上課也無法集中精力學習了。無奈之下,小張隻好提出了休學。
典型案例三:
小紅是一個12歲的小女孩,體操是她最喜歡的一項活動,而且她在體操這一方麵確實很有天賦。有一次訓練結束後,教練把大家留下來,對大家說:“同學們,請大家注意了!現在隊裏有的女孩兒的體型已經有輕微的變化了,大家要注意不要胖得不能再參加體操訓練!”盡管這話不是針對小紅說的,但是她依然感覺到了威脅,她決心減肥,那個月小紅減掉了8斤,這令她非常高興。因為她隻是稍微地控製了一下自己的食欲,很輕易地減輕了體重。她告訴了其他隊友,很多女孩都非常羨慕她。
小紅其實根本沒有什麼減肥計劃,她隻是節食,但是,很快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她和食物的關係改變了。在她節食之前,她吃得很隨便,經常和朋友一起吃飯。但是,現在有些食物變得對她非常重要。她經常研究吃什麼食物,也經常自己做飯吃。慢慢的,她的一日三餐變成了固定的食物。早上嚴格限製喝兩杯不加糖的茶,中午隻吃一些蔬菜和一個水果,晚上吃蒸的蔬菜、酸奶和茶,她從不吃零食,更不在外麵吃東西。
小紅還經常稱體重,一天要稱四、五次,盡管她身高1.6米,體重卻隻有70斤,但她還是覺得自己應該減肥。到了後來,她對體操訓練也不太感興趣了,經常不去。爸爸問她為什麼這樣做,她說她要跑步。有一天,小紅剛洗完澡,媽媽正好到她的臥室,當時的小紅隻搭了個浴巾,媽媽立刻驚呆了,她的女兒多瘦啊!她看起來就像花瓶那樣脆弱、無助,像一個飽嚐饑餓的孩子,媽媽心疼地說“你看你都成什麼樣子了!你瘦得好可怕呀!你病了嗎?”小紅自豪地回答:“我覺得挺好的!隻是瘦一些,這樣我才會感覺好一些。”
以上三個案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厭食症,厭食症又稱為飲食失調症,其醫學名稱為神經性厭食。其實,厭食症就是由於怕胖而過分節食、拒食,造成體重明顯下降、營養不良甚至拒絕維持最低體重的一種心理障礙性疾病,是一種與精神因素有關的比較複雜的進食障礙,是一種存在著自我強迫的心理疾病。多為女性,常在青少年時期就有心理傾向,厭食者的想法和實際情況相差很懸殊,即使已經很瘦了,但是,還是覺得自己很胖。
2、形成厭食症的原因
民以食為天,沒有人不愛吃東西,但是為什麼有的人能看見食物卻無動於衷,哪怕是自己非常想吃的食物;有的人長時間以來一直吃很少的東西,說自己不餓;有的人在別人麵前,隻吃一小口,是什麼原因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或多或少都和厭食症沾上邊?厭食症的病因目前並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大多數的專家認為,其發生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主要的有以下五點:
(2)家庭環境:
孩子從小壓力大或者被限製自由、傷害自尊心等以及從小受到虐待、單親家庭得孩子等各種原因,都是導致孩子的食欲降低最終厭食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