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飲食心理:把好心情吃進心理(1)(1 / 3)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不可少一個部分,現代社會人們對飲食的標準和要求越來越高,飲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頭等大事,但是,盡管人們越來越注重飲食衛生、飲食營養卻嚴重地忽視了飲食心理問題,以致出現了諸如貪食、厭食、偏食與異食癖等一係列的身心問題。而這些飲食心理導致的問題日益威脅這人們的身心健康,飲食心理問題迫切需要提上人們的生活日程上來。

不容忽視的飲食心理

飲食作為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一種生命本能,對人們的身心有著重大的意義。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飲食學、心理學的發展,飲食心理學已經日益引起了一些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的重視,他們提出了:飲食與心理的關係的重要性,發現人們在飲食的本能活動中的種種表現能夠深層次地體現出人們的心理狀況。人們常說的“吃相看人相”就表現出這樣一個道理,因此,飲食心理對人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飲食與心理健康

心理學家和營養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人的心理和情緒狀態都會受到食物的影響而有所改變。有人發現,人的憂鬱、緊張和易怒行為可以通過一些含糖較多的食物來緩解。人們多食一些碳水化合物能夠有效改善其精神狀態。此外,人們在睡覺前吃一些香蕉,喝點脫脂牛奶或者加蜂蜜的麥粥能夠有效地幫助人們改善睡眠狀態。

當人們心理壓力嚴重或者情緒欠佳的時候,人的體內所消耗的維生素C是平時的八倍之多,這時,人們可以選擇多吃一些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和蔬菜,或是適當服用一些維生素C片,這對改善人的情緒,減輕人的心理壓力,緩和人的惡劣心情。

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例如麵粉製品、動物肝髒以及水果,對心情不好、沮喪、抑鬱症等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特別是B族維生素中含有一種能夠減輕焦慮、疲倦、失眠以及頭痛症狀的煙酸。

飲食與人的心理情緒有很大的關係,例如,當你無緣無故要發脾氣的時候,如可以盡快吃些富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乳酪、魚幹及蝦皮之類,或者直接服用一些容易吸收的鈣片,用不了多久,你便會感到自己的心情會逐漸變得好了起來。

一個人要對不良情緒的調節,除了要保持健康的精神心理狀態外,還要加強學習,注意個人修養,維持和諧、良好的人際關係,另外,懂得選擇能夠改善低落情緒的食物,讓能夠調節情緒的食物幫助我們調節情緒,消除心理障礙也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對比較容易罹患更年期憂鬱症的老年人來說,注意飲食調節法,更有助於他們從低沉憂鬱的心境中解脫出來。

當一個人處於緊張、焦慮、憂鬱或痛苦的狀態的時候,適當吃點零食,如水果、點心、瓜子或飲料,對緩解緊張,減少焦慮,解除內心矛盾衝突,保持心理平衡有很大的幫助。

當我們遇到難題的時候,會出現思慮過度或緊張不安的情況,甚至會導致嚴重失眠,那麼,我們可以在睡覺前食用些香蕉、脫脂牛奶、冰激淩等食物,或喝些加蜂蜜的麥粥,這樣對睡眠有很大的幫助。

當我們情緒沮喪、煩躁易怒的時候,那就需要多吃一些蔬菜、豆類、魚、家禽、動物內髒、粗製麵粉等食品。因為這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對幫助安寧心神有很好的作用,但是,不宜食用甘甜、油膩、辛辣的食品,因為這類食品容易讓我們煩躁不安。

當我們焦慮不安、疲乏、失眠的時候,可以多吃一些瘦肉、動物肝髒、魚、蛋及粗製麵粉等,因為這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尼克酸及其它維生素,對緩解以上不良情緒有很好的效果。同時我們在出現以上不良症狀的時候,還需要控製味精、醋、火腿、醃魚、巧克力、白葡萄酒、香檳等的食品的攝入。對於情緒低落、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或易胡思亂想的人來數,應避免吃甜食,這是因為吃甜食會使體內的糖類調節失去平衡,很容易導致抑鬱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