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附錄:大愛敏感問題解答100問(1)(1 / 3)

1、大愛是一種信仰嗎?

答:是。朋友之愛也算不錯,但朋友可能移情;愛情之愛雖然令人神往,但愛人也可能別戀,隻有母親之愛比較接近永恒,但畢竟難以永恒。母親是人,是人就可能有人的一切毛病,比如狹隘、膚淺、自私、脆弱、功利、這都屬正常,責備不得。而每個人心中都迫切需要愛,隻有愛才能平定心中的孤獨、恐懼和不安。這種愛與前麵的親情、友情愛情之愛都不同,但卻是以它們為基礎的一種進化了的愛。這種愛,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隻是沒有文化專注它倡導它,而它的確就流敞在天地人的每一個存在中,沒有喚醒它,我們人類就隻能永陷痛苦之中。大愛不是需要重新植入,而是需要喚醒,你必須相信這一點。隻有大愛才能為人類提供精神出路,才能提供問題終極的解決之道。信仰是相信一個尚未發現的真實,信仰絕不是造神。信仰是用遠方的真理來牽引今天痛苦的小我,是借力,是推進自我。大愛人生,走的是一種內在的朝聖之旅,因為,他有一顆朝聖的靈魂。他始終在等待內在的指示,他不依附於任何外在,不依附與金錢、環境和世俗的生活,他將每日的生活看著一次莊嚴的精神朝聖。

2、大愛是宗教嗎?

答:不是。它是一種正確的信仰,信仰人人有,不能說成宗教人人有。宗教有四個明顯特征:一是有信仰的思想體係,二是有嚴密的社會組織活動,三是有造神的精神領袖;四是有癡迷的崇拜者。而我們宣傳的大愛精神充其量隻能算作推廣一種思想、一種智慧而已。

2、大愛的本質是什麼?

答:大愛的本質是連接。

4、大愛的目的是什麼?

答:大愛的目的是打通人生的一切障礙。

5、大愛的與西方博愛有何區別?

答:西方博愛指的是對全人類的廣泛的愛,而大愛是對天地人整體的愛,前者是係統之愛,後者是整體之愛。

6、大愛思想源於西方博愛嗎?

答:不是,是源於中國戰國時代的墨子“兼愛”思想。

7、大愛的落腳點是什麼?

答:大愛的核心是創造,但落腳本點卻是奉獻,因為隻有奉獻才能實現連接,才能拉通大我。我不想知道你有多少銀子,我隻想知道你捐贈過多少銀子;我不想知道你有多大才幹,我隻想知道你的能力幫助過多少人;我不想知道你有多少朋友,我隻想知道有多少人視你為朋友;我不想知道你有多高貴;我隻想知道你把多少人看得尊貴;我不想知道你有多好的口才,我隻想知道你有多好的口德;我不想知道你水平有多高,我隻想知道你幫多少人提高了水平;我不想知道你有多想別人,我隻想知道別人會有多想你。

8、大愛在今天表現為那些具體的愛?

答:表現為愛集體、愛祖國、愛人民、愛生命、愛人類的生存環境、愛大自然、愛勞動創造、愛文明進步,愛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9、大愛的特征是什麼?

答:一是廣大、二是無私、三是平等。

10、大愛是不是亂愛?

答:不是,大愛是仁者之愛,是智者之愛,它隻對需要幫助的人送去關心。

11、大愛最大的優點在哪裏?

答:它是人類最高的智慧,是超越了一切相對性鬥爭性的和諧大智慧。

12、大愛精神是什麼?

答:連接能量,打通生命,彼此創新,實現大我。

13、大愛精神對當今人類有何意義?

答: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成熟的標誌,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基石,是世界走向共同繁榮的真理,是人走向和諧的指路明燈。

14、大愛要修的心是什麼?

答:平等心、仁愛心、清淨心。

15、大愛的前提是什麼?

答:是敬重,因為敬重能引發人的自尊、自重和自省。

16、大愛的終級目的是什麼?

答:是實觀大,具體包括最高、最寬和最深。

17、大愛與小愛的區別?

答:小愛是有前提的愛,是講條件的愛,是講互惠的愛,是講互利的。而大愛不同,大愛是不講前提條件的。所以,具有大愛的人,他會義無反顧的去愛一切人,甚至六道眾生。更明白的說,這種人是在尋找一種更大的價值,而這種價值與被幫助者自身無關。

18、大愛的代表人物例舉?

答:佛陀、孔子、老子、甘地、馬丁路德·金、曼德拉、特蕾莎修女等。

19、大愛文化的目的?

答:提升小愛,弘揚大愛,用大愛控製我們的各大感官,用大愛征服膨脹的失控的負麵欲望。

20、大愛是一種思想嗎?

答:大愛文化是目前最高級的思想體係,大愛憑借對人生終級追求是通和實現大我的大構架,通過連接之手段,從而形成了一套整合人類高端智慧的的人生分析、實踐和完成的完備理論體係。該體係將人文社科和科學統一在一個更大的框架之下,將會給人類、人生帶來新的曝光和希望。

21、大愛學說最討厭的是什麼?

答:是鬥爭學說,鬥有文鬥,還有武鬥,更有虐奪性開發的與天鬥,仿佛人真的能改天換地,能讓萬物低頭。其實,就目前人類的相對鬥爭哲學而言,這隻不過是一種虛妄的豪邁,從人類遭受的苦難就能深味自大的壞處。要記住,鬥爭哲學隻是辯證法的一個分支,鬥爭哲學的本質是講運動的和諧性,而不在鬥和爭這個斷章取義之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