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附錄:大愛敏感問題解答100問(2)(1 / 3)

答:是。有絕大多數人認為,因為生命是一個尋找的過程,凡人大都從一個工作轉向另一個工作;從一個女人轉向另一個女人,從一種嗜好轉向另一種嗜好,從一種喜好轉向另一種喜好,總認為最好的最真的最美的一定在下一個,結果卻總是以失敗告終。於是,聰明的人就會悟出——尋找是隻不過是一種幻想。於是他們就止於再尋找。這裏有兩種人:第一種是尋找者,第二種是絕望者。因此,這少數的絕望者中還會有個別人會進一步反思,而後得出:任何欲都是想出來的,因此任何欲都必然可以想出一種滿足的方法。餓了有食物滿足,屋美有裝飾滿足,渴望男女結合有性滿足。總之,人的一切物欲都能得到滿足,由此推斷一切精神也能得到充分滿足,因此,我們追求的快樂、幸福、自由、價值和不朽等,也一定能找到滿足點。於是許多人找呀找,終於有人從暴力出發,向上找到了軟暴力、再向上找到了算計和小愛,最終終於找到了大愛。一切精神欲最後都在大愛中得到了滿足。終於發現大愛不在別處,就在自己出發前的家中。

48、普通人都有可能盲目地敬大愛嗎?

答:不可能的。隻有曆經了功利算計推演的人,才會敬畏大愛的偉大和好處。凡是沒經曆老師講解或自己對功利算計推演的人,就算暫時被其它因素說得相信了,那也是不能長久相信的;就算能長久相信,那也是自己內部產生不出大愛動力的;就算能產生一點點內在動力,那也是達不成大通並實現大我終極目標的。人隻有透徹地信、有邏輯地信,大愛才會在他內部運轉,大愛才能自然流淌出來,造福蒼生,完成大我。一切盲目的信和一知半解的信,都是害人的,都會達不成目的。

49、我已相信了大愛後還應時常重溫大愛精神嗎?

答:必須經常重溫關於大愛的原初經典和基本精神。因為人總會有情緒化傾向,總會受外界新思想、觀點幹擾和誘惑,總會受大愛行動付出的方法和結果影響,僅此三點就有可能產生對大愛的搖擺情緒,甚至想終止大愛行動,因為有時無法從過程找到挫折的明顯原因,就會幹脆怪罪於那個起點——大愛,所以,我們完全有必要每天閱讀大愛書籍,每日在心中在言行中強化大愛觀念,每日在行為上認真踐行大愛,並不斷與同行交流、砌磋、反思、總結並提升彼此——優點要及時推廣,不足要及時修正。

50、通往大愛之路的五道關卡是什麼?

答:一是內在情緒化。你必須用理性戰勝情緒,堅敬大愛;二是外在誘惑。你必須用理性抵製它;三是找不到大愛方法,你必須參考曆史上一切大愛者的思路;四是踐行結果不理想。你必須在更大範圍找原因;五是發現好結果也是一場空。你必須在這個空上品味出人生真諦。你隻有衝破了大愛路上的五道關卡,你才會真正步入快樂、幸福、自由、無限、不朽的陽光大道。

51、大愛就是要勸人捐獻,退財消災嗎?

答:顯然不是。雖然大愛決定善行,善行決慈善活動,而最佳的慈善活動是捐錢,但並不是你捐獻十萬元,我就幫你脫離苦海,永保富足平安,完全不是這樣的。給予的形式多種多樣,一是你給予的東西有多種,二是給予的對象有多種,三是給予的方式有多種。另外,給予不是商業投資,不是做交易,不是你給得多,我就回饋得多,這完全是誤解了大愛精神。大愛就是要“回家”,回家的路費不在多少,因為我歸心似箭。

52、如何證明有大愛的存在?

答:一是從萬物的關連證明有大愛存在。看似無關的事物,其實都是彼此關連的,沒有絕對獨立的存在,一切都互為因果,世界隻是一個廣義的因果,一個巨型網,每一個存在隻不過是網上的一個結點而已。

二是從人的行為實踐證明有大愛在。古往今來,有多少人主動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有多少人在層層博奕中證明,隻有大愛才能有大成功,才能創造卓越,凡是行為與大愛精神相違背時,我們的事業人生就會受阻,就寸步難行。胸懷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

三是從人的心靈證明有大愛存在。我們在許多時候,如快樂樂幸福得意時,我們是愛他人的,愛一切能見到的陌生人的,我們都或多或少有同情心、慈悲心、良心和樂善好施的心理。我們能理解別人,能欣賞他人,能與許多人心有靈犀,這一切都證明心藏大愛,至於愛大自然的萬物就不證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