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不是,大愛的內容是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大愛不僅能創造物質,更能拯救心靈。大愛的出發點是物質,落腳點卻是精神。生命的本質是精神,大愛真正能把信者從苦難中解脫出來,使人能從絕望中找到希望,從慧劇中找到喜劇。何況過分的強調唯物或惟心,都是偏頗的。強調前者有可能導致物質至上金錢至上,過分強調後者,可能會導致虛無自大和狂妄。
73、敬大愛是迷信嗎?
答:不是。中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傳統文化,都從不用角度用不同的詞揭示了大愛精神,如孔子的仁愛,老子的慈愛,墨子的兼愛,基督的博愛,等都是如此。一切人類純的傳統文化,無論是亞洲,還是非洲、美洲,都是倡導大愛精神的,這是正信,而不是迷信。
74、敬大愛是信邪教嗎?
不是。一切邪教都有四個基本特征:一是標榜出了一個看得見的救世主;二是標榜出了一套毫無邏輯的歪理邪說,信者不能再有其它信仰;三是所有人必須聽教主的,並為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付出;四是造成成惡劣的社會影響。總之,判斷一個組織是否是邪教隻要抓住四個判別關鍵詞:人神、正邪、多少、好壞。即教主是人還是故意造出的神;理論是正確還是錯誤的附會的;是為了少數人還是多數人;給社會結果是好還是壞。而敬大愛在這四點上正好相反,所以,敬大愛是正信。
75、敬大愛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寄托嗎?
答:不是。敬雖然有精神寄托的成份在裏麵,但畢竟不是目的,隻有行才是目的,隻有行帶來人生的具體改變才是目的。所以,大愛在本質上是一套改變命運的操作係統,是為了改變命運。它的重點不在信上知上,而在行上,凡是隻有純粹精神寄托的思想、觀點、理論,其對人生的改造都十分有限。
76、有學問的人有錢的人會敬大愛嗎?
答:越有學問越會敬畏大愛,因為他們更相信真理,大愛思想經得起他們反複推敲。越有錢的人越信,因為他們越需要尊嚴和人生價值的實現。而一切絕對價值都可以通過相對價值體現,你再有錢,所有的窮人都鄙視你,你關上門吃海鮮也不可能有口味。
77、許多人隻敬畏錢而不敬畏大愛,是嗎?
答:的確如此。他們奉行“金錢萬能”“有錢能使官推磨”等觀念。他們相信金錢實際實在實用實效。關於這個問題從兩個方麵要說。先說有錢人,有錢人就快樂嗎?就健康嗎?就一定活得有價值尊嚴嗎?事實並不是這樣,而且恰好相反。那又是為什麼呢?是因為金錢主要是為肉體服務的,而人是精神的人,有錢後真正要嗬護的是心靈,而由於以往太執著於錢,故疏忽了更重要的需求。精神饑渴自然會導致痛苦。再說無錢人,一生都在為五鬥米而折腰,顯然其智力是不足的,其生存狀態是惡劣的。那麼,為什麼會長期得不到改觀呢?因為偏執的金錢觀導致的。天地有大道,一個人愈想錢就離錢會越遠,越想將別人手中的錢弄過來就越弄不到,這就是金錢辨證法,要打破惡習和改變現狀,隻有奉行大愛精神才能打破狹窄的金錢觀,才能開拓視野,提升智力,吸引財富。財富不是爭奪來的,財富是吸引過來的,財富的本質是魅力和智力。另外,因錢而死而傷的人太多太多,就算不死而贏得了天下財富又能怎樣?能帶進棺材嗎?錢財應是仆人,而人不應成為錢的仆人和臨時保管員。當然有錢不是壞事,社會價值不是看你有多少錢,而是看你用錢幫助了多少人。
78、我太忙有必要敬大愛嗎?
答:完全有必要。忙並不代替價值和活得有意義。忙有兩種,一種是瞎忙,這是智力不足的表現,一個有大智慧的人絕對不會特別特別忙的,這種忙就有必要奉行大愛,因為大愛首先還不在道德提升上,而是在智力上的提升;另一種是為他人忙,這雖然是好的,但也存在智力欠缺的問題。活著並不是來一味做事的,生命一定要有節奏感,要有動靜的韻律,要有退進停的節奏,不然人就成了事業的工具,就成了他人、事業的仆人,這也是不對的,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人生如果有大智慧,有大愛,必然是從容、淡定、簡單、安靜和穩步推進的,而絕不是忙得抽不開身,忙得靜不開心大愛救心,心需要靜,這與忙是有衝突的。
79、敬大愛就能有飯吃嗎?
答:這不是敬不敬的問題,這是還沒有真正理解大愛精神。大愛裏麵當然有創造力的提升,而創造力的提太直接關係到有沒有飯吃。奉行大愛,的人絕對不可能沒飯吃。它不僅能解決物質貧困,而且能解決心靈的脫貧,它還能使心靈充滿力量,滿足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