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能幫助同事的本事”都是真金白銀(1 / 3)

——“對同事有用的經驗”多總結一點,職場前景一定不一樣

如果總結出對同事有用的經驗,自己的職場前景就能改善,這事情想起來就讓人興奮,因為職場裏最不缺的就是同事。我有次談到這個話題,就聽有人曾經說過:“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同事有的是。”

但是,谘詢中發現另一個現象,多數人都不覺得同事會成為自己的“貴人”,反而很多人會覺得一些同事很“煩人”。

比如有一個谘詢這麼說:

想請教一個問題,當工作的時候,平級的人老喜歡越俎代庖,真讓我無比鬱悶。

這類谘詢很多,我們的回複通常是這樣的——這個時候,最好多一隻眼睛看職場。

第一,不要煩;

第二,今天平級的人說不定將來在自己之前先升級,或者調到有能量的部門;

第三,常有這種情況,有人到了新公司,順便推薦了平時與自己和得來的同事;

第四,最關鍵的是:你煩他,他就會感覺到。於是有些閑話說不定就會流到上級那裏,成了你工作的阻力,所以把同事當貴人去尊敬,這是職場的高級理念。

我的學員中有些人想通了這四點,於是打開了職場前景,那他們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12.1 不同的“眼”看不同的未來

—沒有成長方向時,職場慧眼一定幫到你

初入職場的人和經驗不足的人都是職場裏的近視眼。

如果能夠經常體會老板的事業心,近視眼就會一點點變成遠視眼;如果能經常發現同事的問題和優點,列在本子裏,自己就會一點點睜開“職場慧眼”。

※ 案 例 ※

一位學員應聘到一家外企做直銷的銷售。

他的工作很簡單,就是不斷尋找可合作的人,說服這個人看懂合作的價值成為經銷商,接著想辦法壯大經銷商。

這家外企的老板是位海歸,這家企業是他從國外引進來的。

試用期裏,別人都在忙碌著,打電話的打電話,約談的約談,出去拜訪的拜訪,可是他卻總覺得無從下手。最糟糕的是,公司高管進進出出,對整個寫字間裏每個人的工作狀況一目了然,誰要是老是坐在那裏,誰就是最難受的人。

他覺得自己很難過了試用期,於是他就找了個機會老老實實地把自己的心裏狀況講給老板聽,請他給指點一下出成績的方向。

老板就氣宇軒昂地給他講了一句經驗之談,那是一句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話:“銷售沒有秘訣,如果有就是這幾個字:嚐試,反複嚐試,努力嚐試。”

又一個星期過去了,成效依然不大,他的很多時間還是要用來坐在辦公桌前想出路。

實在閑得慌,他就重新思考從谘詢平台上了解到的“職場慧眼”的概念。

他開始重新定位自己,決定打開自己的職場慧眼。而正是這個定位給他帶來了職場前途的改變。

那他是怎麼做的呢?

他不再想自己的處境,而是觀察公司中別人的工作狀況,觀察了幾次,就發現公司為銷售人員配備的培訓專員講得過於花哨,實在內容很少。

他很奇怪,資料裏可以提供的內容這麼多,為什麼培訓專員講得那到膚淺,不是嘩眾取寵,就是危言聳聽?

於是他就把公司產品的資料和相關的書籍看下去,一邊看一邊做筆記,有時一看就看到了下班後,前台還以為他要加班呢,就來征求他晚上定什麼餐?

銷售部裏的其他同事對他這些做法很不屑一顧,有人開始叫他“秀才”。

有一天老板過來拍了拍他肩膀:“埋頭苦幹呢?”然後就笑了幾聲。

他說:“我沒有別人能幹,我可能過了試用期就差不多了。可是我總得幹點什麼,我看那麼多資料沒人看,我就把裏麵有用的東西總結出來,留給比我能幹的人看。我希望他們對公司產品理解得多一點,這樣我也算對得起我的試用期的工資啦。”

老板沒多說什麼,又嘿嘿笑了幾聲就走了。

試用期要是結束了,很多公司都是公司領導給員工打分,然後決定誰去誰留。可是海歸老板總有新招,他不滿足這一步,他想大家在試用期過了一半時單獨做個工作彙報,說一說試用期自己的收獲和下半期的工作規劃,然後預測一下自己是留還是走。

輪到他了,他簡單說了說自己那些不起眼的成績,然後對銷售人員得到的培訓內容說起了自己的看法。有高管打斷他:“好了,後麵還有好些人等著呢,隻談自己就好了。”

他說:“我沒什麼資格談留下來,沒理由再拿未來的工資;可是我拿了過去的工資,我想我應該對不起過去的收入,企業的錢又不是自己印的,我來應聘也不是騙吃騙喝的。”接著他就請求給他個時間,講一下他從公司的資料裏得到的體會,有高管還想打斷他,可是他還是理直氣壯說了一兩點對產品的新認識。

老板笑著說:“那就抽個時間講講吧。”於是會談就結束了。

可是之後,老板和高管都象得了健忘症,沒誰通知他給大家講一講,他有幾次想提出來,可是看到領導們都很忙碌的樣子,也插不上話。

於是他就把自己整理出的有用的心得打印出來,給老板和主管領導送了一份,然後等著拿到最後一份工資就另謀高就。

老板和主管領導拿到了他整理的東西,也沒有任何反饋。他有點苦惱,不得不做好了隨時離開公司的心理準備。

就在試用期還有一周就結束時,來公司主動了解業務的客戶多了起來,公司的宣傳起了效果;客戶一多,忙不過來,於是對他看不上眼的銷售領導就把一兩個客戶安排給他接待。

三天裏他接待了六位,留住了兩位。

他想:“我開發客戶做得不好,接待客戶成功率也這麼低,看來真的沒戲了。”感歎之餘,他沒有一門心思找後路,而是繼續給自己做心態的新定位:“離開前我再寫份接待客戶的總結吧,拿了人家兩個月的工資幹的活少了心裏總覺得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