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乙便不無憂慮地指出:“用錢財相交的人,錢財一旦用盡,交情也就斷了;靠美色相交的人,色衰則情移。因此,狐媚的女子不等臥席磨破,就遭遺棄;得寵的臣子不等車子坐壞,已被驅逐。如今您掌握楚國大權,卻沒有辦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著急,覺得您的處境太危險了。”
安陵君聽後恍然大悟,畢恭畢敬地問江乙:“肯望先生指點迷津。”
江乙說:“希望您一定要找個機會對大王說‘願隨大王一起死,以身為大王殉葬’這樣的話,如果您這樣做了必能長久地保住權位。”
安陵君說:“謹依先生之言。”但是,過了很長時間,安陵君依然沒有對楚王提起這話。
江乙又去見安陵君說:“我對您說的那些話,您為何至今不對楚王說呢?既然您不用我的計謀,我就再不管了。”
安陵君急忙回答:“我怎敢忘卻先生的教誨,隻是一時還沒有合適的機會終於來了,有一次楚王去打獵,一箭射死了一頭狂怒奔來的野牛。百官和護衛歡聲雷動,齊聲稱讚。楚王也高興得仰天大笑:“痛快啊!今天的遊獵,寡人何等快活!待寡人萬歲千秋之後,你們誰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樂呢?”
此時,安陵君抓住機會,淚流滿麵地走上前來說:“臣進宮與大王同坐一席,出宮與大王同乘一車,大王如此厚愛臣下,大王萬歲千秋之後,我願隨大王奔赴黃泉,變作蘆草為大王阻擋螻蟻,那便是臣最大的榮幸。”楚王聞言,大受感動,隨即正式設壇封地,對他更加寵信了。
說話要重時機,“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個過程需要充分的耐心,也需要積極地準備。《淮南子·道應訓》上有雲:“事者應變而動,變生於時,故知時者無常行。”安陵君的過人之處,便在於他有充分的耐心,等待楚王歡欣而又傷感的那個時刻,及時地動情表白。從而感人肺腑,愉悅君心,保住了長久的榮華富貴。
實話巧說,壞話好說
在生活中,與人交流是避免不了的,想知道說什麼、怎麼說,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都是需要“心眼”的。很多時候,有些人吃虧就是因為沒能管住自己的嘴巴。
辦公室文員小寧就是一個說話沒“心眼”的人,他性格非常內向,平時不太愛說話。當有人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見時,她往往突然問說出來的話會很“刺”人,而且她的話總是在揭別人的“短兒”。
一次,一位女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其他人都稱讚“漂亮”、“合適”之類的話,問及小寧,她不假思索地說:“一般!我覺得這種顏色你穿有點豔,還有,你太胖了,看起來有點兒緊。”
當事人很生氣,而且其他大讚衣服“怎樣怎樣好”的人也很尷尬。這完全是由於小寧沒有“心眼”,說的話“太真實”。雖然有時小寧會為自己說出的話後悔,可在發表意見時,她仍然管不住自己,總是把別人最不愛聽的話突然間說出來,讓人不好接受。時間一久,同事們便把她排除在集體之外,都不願意和她說話,結果公司裏幾乎無人主動搭理她。
人,都希望別人能對自己說實話,但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下,如顧及麵子、自尊,以及出於保密等,實話實說往往會令人尷尬,傷及自尊。怎麼辦呢?實話是要說的,卻應該“巧說”!
如何才能把實話巧妙地表達出來呢?說得既讓人聽了順耳,又讓人欣然接受?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次事故中,主管生產的副廠長老馬左手指受了傷被送往醫院治療,廠長老丁來病房看望時,談到車間小吳和小齊兩個年輕人技術水平較強,但組織紀律觀念較差,想讓他們下崗一事。老馬當時沒有表態,隻是突然捧著手“哎喲哎喲”大叫。
丁廠長忙問:“疼了吧。”
老馬說:“可不是,實在太疼了,幹脆把手鋸掉算了。”
老丁一聽忙說:“老馬,你是不是疼糊塗了,怎麼手指受了傷就想把手給鋸掉呢。”
老馬說:“你說得很有道理,有時候,我們看問題,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麵而忽視了另一方麵。老丁,我這手受了傷需要治療,那小吳和小齊……”
老丁一下子聽出了老馬的“弦外之音”,忙說:“老馬,謝謝你開導我,小吳和小齊的事我知道該怎麼處理了。”
老馬把“手有病需要治療”類比“人有缺點可以改正”,進而巧妙地把“用人”和“治病”結合起來,既沒因為直接反對老丁而傷了和氣,又維護了團結,成功地解決了問題。不能不說是一個巧妙、高明的回答。
有一位衣著華美的婦女去時裝店買衣服,對一套時裝產生了很濃的興趣,但又覺得價格昂貴,猶豫不決。
這時一位營業員走過來對她說:“您的眼光真是不一般,剛才某部長也看上了這套時裝,和您一樣,她也覺得這套時裝有點貴,剛走。”於是這位夫人當即買下了這套時裝。
這位營業員很巧妙地抓住了這位夫人“自己所見與部長略同”和“部長嫌貴沒買,要與部長攀比”的心理,用“激將”的方法進而巧妙地達到了“讓這位貴婦買下時裝”的目的。
此外,你還可以委婉曲折、藏而不露地表明自己要說的大實話。
林肯當總統期間,有人向他引薦某人為閣員,不過林肯早就了解到該人品行不好,所以一直沒有同意。一次,朋友生氣地問他,怎麼到現在還沒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