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說話多個心眼(3)(1 / 3)

也正是通過提問,使你對別人的需要、動機及正在擔心的事情,具有一種相當深入的了解,有這樣的答案,他人的心靈大門也就對你敞開了。

要想有效地運用提問技巧,你還得注意以下三個重要事項:

清晰化——問題一般是針對對方的講話而發。事實上,這類提問的總意圖不外是:我已聽到你的話,但我想確證一下你真實意思。以清晰化為目的提問是反饋的一種形式。它可以使說話人的意思變得更加明了。

將問題加以擴展——你提問題的目的就是想知道更多的信息,比如對方優先考慮的事情是什麼。事實上,你這樣提問題就等於告訴對方:我理解你的意思,但我想知道得更多些。

在你這樣提問時,你實際上是在說我對你這方麵的想法已很清楚,讓我們換個話題吧。通過這樣的提問,你的航船就會轉舵到更加順水方向。因此,對方的回答使問題不斷擴展下去,但擴展到一定程度,你就得用轉向提問去改變話題。

你的見解要與他人的需要、願望、目標相結合,要時時注意從別人那兒得到反饋,這樣你就會成為一名強而有力的說客,時時揣摩那些需要,不斷促使他人顯露他那個需要的差距,這才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2)提出並選擇解決辦法通常,當你試圖說服他人時,你會發現事實上存在著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於是,在多數情況下,你會與對方一起著手尋找縮小差距的途徑。如果是大家一起商量出解決辦法,那麼對方就不會袖手旁觀,而你也就用不著獨自苦思冥想,用不著把自己的想法費盡口舌硬塞給對方。

比方說你是一個房地產推銷商,也許能夠用大套房子去滿足對方家庭生活需要,但在購物和孩子上學這些問題上卻碰到了麻煩;或者你也許能滿足所有這一切要求,包括購物和上學;但價格上又不行。但是,如果事先你與顧客有個商量,對他們計劃中的首要事項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都心中有數,像上述一類的難堪局麵就可以避免。

關鍵之點還在於,你需要讓對方知道,這事也有他的一份;你不能對對方進行強迫和壓製。強迫別人照你說的去做,可能會一時奏效,但從長時間去看,你

(3)建立實施方案

如果你做的是簡單的推銷,一句“是”或“不是”就解決問題,此外更無須再費什麼口舌,那事情當然好辦。但如果問題頭緒繁多,事情要分階段分步驟去做,那你們就得在程序上取得共識。

拿醫生來說,他們常抱怨,病人之所以恢複得不好,是因為他們沒有完全遵照醫囑去做。一旦他們感覺好一些,他們就會停止服藥。就是在有醫生照看情況下,病人有時也我行我素,事後就訴苦說病態重了。

也許,作為醫生,他得把病情和藥效這方麵的問題跟病人講清楚。比如,咽喉疼痛的症狀,使用抗生素後兩天就可以緩和下來,但作為醫生,他就應該告訴病人,以後幾天內病菌可能仍然殘留著,要加以控製才是。病人明白這一點之後,往往就會遵照執行了。

在有些人看來,你的觀點,你的產品和你的目標都不錯,但可惜都不在他們優先事項之列。這時候,做到知己知彼就很重要。你為什麼覺得那樣做有價值?對此你越是解釋得好,你就越能撥動他人的心弦。

而且,要想說服別人,你還得幫助對方把那些他們認為最有價值的優先事項清理出來。在我們剛剛談到過的揣摩階段,是你調查他人優先事項的絕好時機。

隻有這樣,你的觀點、產品和目標的內在價值,才能與顧客的優先考慮事項相互適應和相互配合。

話裏有話,弦外有音

狄摩西尼曾說:“一條船可以由它發出的聲音知道它是否破裂,一個人也可以由他的言論知道他是聰明還是愚昧。”

人們往往用內心的思想來評斷自己,但是,別人卻會由你口裏說出的話來評斷你的為人。

紀曉嵐是“大清第一才子”,在小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有大將之風了。有一次,他和幾個孩子在路邊玩球,一不小心,把球丟進了一個轎子裏。

大家匆匆忙忙地跑過去一看,這可不得了!轎子裏坐的竟然是縣太爺,不僅如此,那顆皮球還不偏不倚地擊中了他的烏紗帽!“是誰家的孩子膽敢在這裏撒野?”縣太爺怒斥道。孩子們一哄而散,唯獨紀曉嵐挺著胸膛走上前去想討。

紀曉嵐恭敬地對縣太爺說:“大人政績卓越,百姓生活安樂,所以小輩們才能在這裏玩球。”縣太爺一聽,氣馬上消了一半,他笑著說:“真是個機靈鬼!這樣吧,我出個上聯給你對,要是你對得上,我就把球還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