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事事動心,辦事活心眼(3)(1 / 3)

使者又獻上一幅圖畫,打開一看,原來上麵畫的是一位嬌美無比的美女。使者說:“大漢皇帝怕匈奴王不答應講和,準備把中原頭號美人獻給他。這就是她的畫像,請您先過目。”

閼氏接過畫像一看,圖上的美女就像天仙一般漂亮,她想,如果自己的丈夫得到如此美麗的中原女子,還有心思寵愛自己嗎?想到這裏,她搖晃著頭說:“這用不著,拿回去吧!我請單於退兵就是了。”

使者卷起圖畫,告辭了。

閼氏送走漢軍使者後,去見匈奴王,她說:“聽說漢軍的援軍快打過來了,這裏的漢軍陣地又攻不下來。一旦他們的援軍趕來,咱們就被動了。不如接受漢朝皇帝講和的條件,乘機向他們多要些財物。”

匈奴王經過反複考慮,終於同意了夫人的意見。後來,雙方的代表經過多次談判,達成了停戰協議。

利用“枕邊風”達到求人的目的,這種做法古已有之。翻遍《二十五史》,故事比比皆是。即使是近代,東北的張作霖也是采取了這一手腕,成功地為自己挖好了一條地道,結果官運亨通,扶搖直上。

張作霖是個野心勃勃的人,雖說已是土匪大頭目,但他朝思暮想要弄個朝廷官當。

奉天將軍曾祺的姨太太從關內返回奉天,此事被張作霖手下幹將湯二虎探知,急忙報告張作霖,張作霖一拍大腿,說:“這真是‘豬拱門’,把貨送到家來了。”

於是,張作霖吩咐湯二虎在新立屯設下埋伏,當這隊人馬行至新立屯時,湯二虎便一聲呐喊阻截下來。隨後,再把他們押到新立屯的一個大院裏。曾祺的姨太太和貼身侍者被安置在一座大房子裏,四周站滿了持槍的土匪。

這時,張作霖便按照原來的謀劃,以接到報告飛馬來到大院。故意提高聲音問湯二虎:“哪裏弄來的馬?”湯二虎也提高聲音說:“這是弟兄們在禦路上做的一筆買賣,聽說是曾祺將軍大人的家眷,剛押回來。”

張作霖假裝憤怒說:“混賬東西!我早就跟你們說過,咱們在這裏是保境安民,不要隨便攔行人,我們也是萬不得已才走綠林這條黑道的。今後如有為國效力的機會,我們還得求曾大人照應呢!你們今天卻做出這樣的蠢事,將來怎向曾祺大人交代?你們今晚要好好款待他們,明天一早送他們回奉天。”

在屋裏,曾祺姨太太聽得清清楚楚,當即傳話要與張作霖麵談。張作霖立即派人給曾祺姨太太送來最好的鴉片,然後入內跪地參拜姨太太,姨太太感激地對張作霖說:“聽罷剛才你的一番話,將來必有作為,今天隻要你保證我平安到達奉天,我一定向將軍保薦你這一部分力量為奉天地方效勞。”

張作霖聽後大喜,更是長跪不起。

次日清晨,張作霖侍候曾祺的姨太太吃好早點,然後親自帶領弟兄們護送姨太太回奉天。

姨太太回到奉天後,便把途中遇險和張作霖願為朝廷效力的事向曾祺將軍講了一遍。曾祺十分高興,立即奏請朝廷,把張作霖的部眾收編為巡防營,張作霖從此正式告別了“胡匪”、“馬賊”生活,成為了真正的清廷管帶(營長)。

張作霖利用“枕邊風”辦成了由黑道轉為白道的一件大事,可見此“手腕”的效力之大!

為人處事,軟硬兼施

做人做事,要學會軟硬兼施,這才是有“心眼”的人的處世哲學。軟與硬,作為一種策略,或者作為一種交際手段,無論何種結合都不可偏頗。

人生在世,待人接物,應當和顏悅色,與人為善,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還是和和氣氣的相處。當然,工作生活中少不了各種各樣的矛盾,但矛盾隻要不是很尖銳,更多的還是相安無事。所謂凡事好商量,有話好好說,都是人們待人接物中常有的溫和態度和常用退讓方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時候溫和的手段都靈驗,社會上有的人就是欺軟怕硬,得寸進尺,把妥協退讓當成軟弱可欺。你越是好言相勸,苦口婆心地講道理,他越是不依不饒。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必須采取強硬的態度和手段了。

《水滸傳》中大相國寺菜地中的一群潑皮無賴就屬於這樣一種人。他們整天偷雞摸狗,不務正業,以到大相國寺的菜地中偷菜為生,還欺負寺中的和尚。魯智深知道後,原本還想好好給他們講講為人處世的道理,可是他們欺負魯智深是新來的,又不了解他的底細,想一來就給他一個下馬威。結果一群人被魯智深打入了糞坑,吃了大虧,最後終於服了軟。如果魯智深還是像以前那些管理菜園的和尚一樣,沒有一些拳腳手段,把這幫人打得服服帖帖,最後那就隻能自己吃虧。

在人的交往活動中,軟與硬的兩手是相輔相成、密切聯係的。如果有所偏倚,自己便要吃虧。為人不能太軟,那樣會給人以廢物點心的感覺,都覺得你好欺負,於是就自然而然地會經常受到別人舉止、言語、態度的戲弄與傷害。由於人性中有著天然的缺陷,人們總多少有點欺善怕惡的毛病。因此,人可以溫和,但不可以軟弱。

然而我們也不能走到事物的反麵,不可以總是態度強硬,好勇鬥狠。一個人太強硬,必然使人覺得他頭角崢嶸,渾身是刺。這種強硬積累到一定限度,會導致難以預料的後果,以至於弄得千夫所指,觸犯眾怒,到時候誰也救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