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順應時勢追求卓越(5)(2 / 3)

李書福有一個綽號叫“汽車瘋子”,如果再加一個的話,相信好多人會奉送給他一個“冒險王”。

膽大包天的李書福,從偷偷摸摸搞摩托,到“未婚先孕”搞轎車,再到搞足球被別人玩了狀告中國足協,在某些人看來,簡直是有點“肆無忌憚”,“不知道自己是誰”。

但他正是因為膽量過人,每一次竟然還都讓他搞成了,摩托牌照早就拿到不說了,汽車牌照在2001年底也拿到了。

李書福的生存空間就是他膽大包天、拳打腳踢拚打出來的,正是因為他比別人膽大,他才能搶先一步,從而奪得競爭先機。

當然,李書福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是正確的,爭取那些東西也是合情合理的,所以最終也會是合法的,否則,即使給他更大的膽,他也不會去冒這個險的。

勇氣見識要兼備

膽識是膽量與見識的合稱,二者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猶如“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之關係。拿破侖說過,一個優秀的指揮員,他的勇氣與見識好比誓邊三角形的兩條邊,應該平衡發展,不可偏廢。這二者是成功男人的左臂右膀,或者說是哼哈二將,缺一不可。

兩個對手狹路相逢,勝負有這麼幾種情況:如果是兩智者相遇,那麼是勇者勝;如果是兩勇者相遇,那麼智者勝;如果兩個都有膽有識,那麼就會發生“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劇了。

膽量大於見識,會因為輕舉妄動而導致失敗;膽量小於見識,會因為保守而貽誤戰機。想要成功,單有發現機會的眼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決策的智慧和快速的反應能力,當然,勇敢不是瞎撞亂闖,而是以自身知識和經驗為後盾,是憑高屋建瓴的遠見卓識、果敢迅猛的冒險精神,當機立斷地做出決策並付諸實施的。

鄭永剛在1989年接手寧波甬港服裝廠時,它還是一個員工不到300人,虧損卻超過1000萬元的小企業。今天,他領導的杉杉旗下已擁有21個服裝品牌,兩家上市公司,總資產近50億元。

當時服裝廠雖然擁有先進的設備,但主要還是為國外企業做加工。鄭永剛的到來,帶來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工廠先後注冊了“杉杉”的品牌,借錢在全國各地做廣告,提出無形資產經營理念,構建起當時全國最大的服裝市場銷售體係,全麵導入企業形象識別係統,成為中國服裝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建成國際一流水準的服裝生產基地。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他還把杉杉總部從寧波遷到了上海。

來到上海,鄭永剛加快改革的腳步,先後割舍了早期巨資建起的營銷渠道,大規模裁減營銷人員,撤掉遍布全國的分公司,而代之以特許加盟銷售體係。最大膽也最重要的是,從服裝生產加工領域抽身而退,將銷售和生產全部外包,隻負責品牌的核心運作、推廣及服裝設計。這種經營模式在中國服裝界是超前的、大膽的舉動,而且還將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拱手讓給了競爭對手雅戈爾。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杉杉把生產和銷售全部外包的做法十分冒險,但鄭永剛既然有這膽量改革,也必然有他過人的見識。他認為,品牌才是第一位的。因為在服裝行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品牌營銷。生產可以購買,銷售可以控製,隻有提升品牌這一價值鏈上利潤最豐厚和最關鍵環節的競爭力,才有可能成為世界級的企業。

鄭永剛認為,市場是寶塔形的,量越大意味著檔次越低,而他手中的杉杉要成為走向國際的知名品牌,就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設計、品質和品位。品牌的提升就注定了杉杉不能以量的擴張為目標,而是要以國際著名品牌集團的經營模式為樣板。而這種多品牌的集團式經營是一個資本動作的概念,它的品牌都是獨立的,是在集團控製下的獨立的經營體。於是,在不知不覺中,杉杉已經不再是一個單一的品牌概念,而是一個擁有21個品牌的品牌團隊。

鄭永剛知道,要實現現代化、國際化大型產業集團的目標,單靠服裝產業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於是,鄭永剛將杉杉母公司提升為投資控股公司,下設服裝、高科技和投資三大板塊,力求實現多元化發展。也許鄭永剛太大膽、激進了,但他絕不是在盲目地“冒險”。在多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順的他絲毫沒有放棄作為根本的服裝產業;相反,他堅持杉杉的目標依然是繼續從服裝板塊來做,要踏踏實實地繼續把杉杉和它旗下的品牌推向國際,在國際時裝舞台上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