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溫州人和你不一樣的眼光(1)(2 / 3)

九九加一實業公司總經理林立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調侃自己:“我隻能做老板,像我這樣一沒什麼學曆、二沒什麼專業技術的人,打工沒人要,隻好自己做老板。”

一個人貧窮,主要是腦袋貧窮,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個缺乏創業理想的人,如何也是很難掙大錢的。想過富有的生活,首先要有富有的思想。腦袋富有,口袋才能富有,擁有富有的欲望,才能遠離貧窮。

天正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高天樂以全國政協委員的名義在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小組討論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賈慶林來到高天樂的麵前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這樣說道:“這位是浙江溫州的民營企業家,天正集團的高天樂。”

賈慶林聽罷,握住了高天樂的手,急忙說:“溫州我知道,民營經濟十分活躍。溫州人能吃苦,敢冒風險,善於抓機遇。溫州這幾年的發展為擴大內需、增加稅收、解決就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的確,溫州人的骨子裏,都填充著“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思想,他們認為:“雞首雖小,乃進食;牛後雖大,乃出糞。”

溫州人的老板概念體現在非常諺語上:

有錢做老板,無錢也要做老板;

能做老板,就能睡地板;

賺錢是老板,不賺錢也是老板;

與其幫別人做大生意,不如為自己做點小買賣;

不想做老板的人不是真正的溫州人。

有人說:“十個溫州人中九個是老板。還有一個準備當老板。”這話十分正確。如果按人口比例來計算,溫州的老板肯定是全國最多的。

據不完全統計,僅2000年,溫州個體工商戶已達到20.8萬戶,平均注冊資金1萬餘元;私營企業13077家,平均注冊資金62萬元;股份合作企業24046家,平均注冊資金49萬元;以私人投資為主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10453家。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光溫州企業就有39家入圍。

現在,有160多萬溫州人遍布於大江南北,他們創辦的企業有3萬家之多。他們中有37萬多個個體工商戶,年銷售總額達到3000多億元,相等於再造一個溫州;在海外,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40多萬溫籍華僑分布。

溫州人目的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賺錢!

威力打火機有限公司老板徐勇水麵對“你創業成功的動力是什麼?”的問題時,他的回答是:就是為了賺錢,過上富日子。每一個溫州人總是不安分於給別人打工,他們寧願自己做再小的生意,不要想是賺是賠。在溫州人眼中,開始創業時,賺錢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積累經驗以及人際關係。隻要自己腳踏實地的地幹下去。總有一天能夠成功的。

康奈集團團委副書記鄧東華是湖北人,大學畢業後就應聘到康奈工作。之前,鄧東華認為溫州人眼裏隻有錢,銅臭味太大。逐漸地,鄧東華不僅認同了溫州人的思想,而且溫州人創業的思想無時無刻感染著他,他也萌發了要創業的念頭。

2002年,鄧東華的父親從湖北老家打電話來,說當地法院正在招人,讓他回去。這時的鄧東華早已“樂不思蜀”。他說自己已經愛上了溫州,溫州人使他改變了觀念,他想在溫州發展。

原來,鄧東華已經給自己找了一個溫州女友,女友家裏是做買賣的,挺有錢。但是,鄧東華並不想依賴女友,他要自己當老板,要在溫州大展鴻圖。

現在,許多外來的溫州打工者,耳聞目睹溫州人的創業經,也摩拳擦掌想創業。然而,被溫州市民稱為“新溫州人”的這些外地人,卻受到戶籍、抵押物等非常限製,很難與本地人有相同的融資待遇。

但是,精明的溫州人早就看到了這個市場。2006年7月4日,甌海農村合作銀行率先提出了“新溫州人創業貸款”,最高可貸100萬元,期限最長5年的政策。

“我們作為地方性銀行,率先推出了新溫州人創業貸款,根本是為新溫州人創業提供一個專門的融資平台。”甌海農村合作銀行負責人介紹,“長期以來,新溫州人融資市場是個空白點,銀行沒有專門介入。因為空白,外地人在溫州創業缺本錢,隻能跟在溫州創業先富起來的老鄉借。”

“新溫州人創業貸款”首先擴寬了戶籍限製,能提供在甌海區常住證明的或常年在該區工作的,即使戶籍不在溫州市區,也能辦理此業務。同時,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新溫州人,可以通過房產等固定資產做抵押擔保,獲得利率較低的抵押貸款;即使沒有抵押物,能提供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擔保人,也能享受到擔保貸款。

顯而易見,創業基因是溫州人致富的流動力,假如你的身體裏存在著致富的動力,你的行動就會朝著致富而奮鬥,財富對你來說觸手可及。要想實現理想,首先要不能有當士兵的念頭,要有當元帥的誌向,為什麼別人能當老板我卻不能?這樣,你就會有激情與動力去為自己的事業了拚搏。

當然,創業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創業的利與弊。

創業的利處有:自主性強,沒有人束縛你,自己給自己合性機會;想工作時就工作,不想工作時就休息,任憑你對財富的態度;能夠吸收親朋好友加入,與他人一齊奮鬥;具有極強的挑戰性,可以充分發揮一個人在商業上的潛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