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溫州人和你不一樣的創意(3)(2 / 3)

比如,福建的安踏集團總是讚助諸如滑板、蹦極、獨輪車、攀岩等極限運動,這些運動已經成為青少年最為時尚的運動,安踏讚助的“安踏極限運動精英賽”立刻就吸引了青少年的眼球,其品牌也成為時尚的代名詞。

第四,公司的品牌形象不容忽視。

做體育營銷並不適合每一種產品,這一點誰都清楚。在權衡體育營銷能夠帶來的收益時,同時也要考慮品牌形象,

溫州女裝代表之一雪歌服飾對於體育營銷興趣不大,董事長陳迷麗明確表示:“公司目前不會考慮做體育活動的讚助,主要原因是這類活動的主題不符合雪歌的品牌風格。作為一家女裝企業,追求的是優雅、時尚的風格,所以讚助一些例如2004年第十六屆世界模特小姐大賽等時尚盛會,對企業來說意義重大。”

可見,要與體育聯姻,首先要考慮自己的產品特點、品牌形象、廣告預算和企業發展趨勢等諸多因素,切不可盲目跟風,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溫州人語錄:

想通過讚助體育活動讓企業的銷售業績直線上升,那是不大現實的,付出和直接的物質收獲往往不成正比。但是對企業的發展是不無裨益的,一方麵是對企業無形知名度的提高,媒體對交叉點的報道和關注度都高了;另一方麵,企業也為中國的奧運盡了一份微薄之力,對於企業來說,能在這麼大型的世界活動中露臉也是非常光榮的事。

——溫州交叉點服飾董事長程鑫

8.小營銷,大學問

致富思維:

窮人:講營銷等於講花銷,事事營銷,時時營銷,一般公司無法承受。

溫州人:營銷不一定得花費巨資,營銷是一種理念,隻要把這種理念融入到思想和行為當中,借各種事件來營銷便不成問題。

2000年7月,“新浪”、“搜狐”、“網易”等幾個著名的門戶網站的首頁都出現了一條爆炸性的新聞:中國溫州一家民營企業向美國白宮發出一封電子郵件,以200萬的價格邀請克林頓總統在卸任後擔任該公司的“形象大使”。

這條新聞並不完全是空穴來風,確實有一家溫州民營企業向克林頓總統發出了這樣的邀請,這家公司就是溫州法派服飾有限公司。

法派服飾有限公司發給克林頓總統的邀請信內容是這樣的:尊敬的克林頓總統:

我們是用“真誠”和“敬意”給您寫信,這封信凝聚了數千名法派員工的心願和夢想。

我們給您寫信,就是希望您卸任後做我們的“形象代言人”,我們公司的情況在此信中就不一一贅述。總之,“法派”企業是一個生機勃勃、不斷向世界靠攏的中國服飾企業。

而您,一定對“中國”這個東方國家有深刻的印象吧。前些年您到過中國的西安、桂林,我們的一位員工曾親眼目睹過您的容顏,更多的時候,我們是通過媒體關注您。

我們“法派”是把最精致的服飾奉獻給熱愛生活、追求卓越的人們,而您的氣質、風度及豐富的人生內涵不正是我們尋找的最佳選擇?

我們欲高薪聘請您擔任法派的“形象代言人”,我們是極其真誠地對您發出邀請。希望我們的願望能實現。

再一次對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法派服飾有限公司

2000年5月25日

法派服飾欲聘請美國總統出任形象代言人,一時成為全球數千家媒體的頭版新聞,來人來電的媒體包括《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中新社”、英國《鏡報》、法國《歐洲時報》、日本《朝日新聞》、德國《聯合報》、韓國《東亞日報》等。

洛克菲勒曾經說過,新聞的轟動效應是任何其他公關手段都無法實現的。

所謂的事件營銷,是指企業利用最佳時機介入重大社會活動、曆史事件、體育賽事等進行品牌傳播。

單從定義看,事件營銷的一般操作方法有“借勢”和“造勢”兩種。借勢,就是參與大眾關注焦點話題,將自己帶人話題的中心,由此引起媒體和大眾的關注;而造勢,就是企業通過自身策劃富有創意的活動,引起媒體或者大眾關注,兩者殊途同歸,都是為了提高企業形象或者銷售產品。

精明的溫州人對於其中的道理深深領會。這次事件,直接導致了許多人的關注,“法派”的知名度迅速提升。

有記者這樣問法派董事長彭星:“許多人說這個事情引起這麼多人的關注,‘法派’的廣告真是做到家了。”彭星十分坦白,他說:“現在這麼多媒體報道這件事,如果按照有形的價值來計算的話,誰也無法承受,我相信我拿5000萬到中央台做廣告,也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應。這是肯定的。我在中央台每年一、二千萬投入過,根本沒有這樣的效果。現在很多策劃公司、企劃公司為我們這件事專門開會討論:一個企業能想出的點子,我們專門為企業服務的怎麼沒法想到呢?所以大家還要多多創新,跳出原有禁錮。這個例子或好或壞我現在不講,創新才是企業競爭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