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拜麗德”服飾企業則將渠道功能虛擬化。從1997年開始,“拜麗德”就采取特許經營的做法,用3年的時間在全國各地開起了300多家專賣店。如果都是通過經銷商來銷售的話,不僅難以做到形象統一,而且會支出更多的廣告費。而“拜麗德”則輕輕鬆鬆地節省了許多渠道開拓的資金。緊接著,“拜麗德”又大膽實施了虛擬生產的模式,他們拆掉了自己的生產車間,在廣東中山指定了8家質量可靠的企業定牌生產“拜麗德”服飾。
森馬是溫州服飾的又一品牌,也是年輕人最喜歡的品牌之一。董事長邱光和也把虛擬化經營作為企業發展的一條重要之路。2006年,他們的目標是銷售額實現50%的增長,達到26億元。
2005年,森馬傳出消息,要將虛擬經營生產本土化,許多溫州的中小企業立即響應願意作為森馬的綠葉,扶持森馬這朵大紅花。原來,溫州的許多服裝企業在虛擬化經營的時候,都把生產網絡選擇在異地。後來,這些企業漸漸發現,異地加工有許多的不利因素。
2005年,森馬夏裝有4個主打款供不應求,森馬針對這一情況立即跟生產商聯係,要求加單趕製。
但是,對方生產排單已滿,無法加單,這給森馬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這使森馬下定決心要虛擬經營本土化。
大企業要虛擬經營本土化,這可讓溫州當地的一些中小企業非常受益。溫州騰旭服飾董事長徐雲旭笑著說,“如果實現虛擬經營本土化那真是太好了,我以前碰到美特斯·邦威的老總周成建和森馬的邱總他們的時候,總是開玩笑說,我什麼時候能成為你們的加工廠啊。現在市政府以森馬做為試點,有這樣的平台,對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契機。我們加工企業不要讓虛擬經營企業失望,要倡導維護企業的信用,要不嚇跑了一個森馬,就不會再有企業願意去嚐試了。”
森馬相關負責人認為,對虛擬經營企業來說,要實現迅速反映,需要更好得把握生產。而把生產放在外麵會比較被動,合作的企業間隻存在一種紐帶關係,虛擬經營企業對產品生產隻有幹預權而沒有控製權。而實現本土化生產有利於實現企業的迅速反應。一是縮短生產地和虛擬生產企業的時空距離,縮短新品開發、設計、生產的周期,降低貨品的物流和運輸成本,提高合理配送的效率:二是加強虛擬生產企業對生產加工和麵輔料供應的控製與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的穩定性,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的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
溫州企業的虛擬化經營不僅僅在服飾業上,製鞋、工業、電器、汽車摩托車配件、打火機、眼鏡及燈具業等各行業都在廣泛地應用著。通過虛擬經營的這些企業,尤其是溫州的服裝企業的產量占全國服飾產量的十分之一。
諸如“莊吉”、“報喜鳥”、“美特斯·邦威”、“拜麗德”、“森馬”、“雪歌”、“好日子”等服飾,都占到了國內服裝行業的前列,服裝業的銷售額增長超過了100%。由此可見,虛擬化經營帶給溫州企業的不僅僅是發展,更是財富;不僅僅是給中小企業帶來財富,更是給自己帶來巨額的財富。
溫州人語錄:
作為個體工商戶,在積累的資本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如果不采用虛擬運營這種方式,有可能就走不到今天這樣的規模。——美特斯·邦威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周成建
專業的事情要由專家來做,我的工作就是廣交朋友,發現和組織專家,然後將各種資源整合起來後一起達成共同的目標。——大連百年城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雲前。
12.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隻籃子裏
致富思維:
窮人:做事要專一,隻有把精力放在一個領域才能做好,分散精力肯定做不好。
溫州人: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策略,隨著企業越來越大,風險也越來越大,為了避免企業陷入不可預測的風險中,一定要讓投資多元化,萬一一個領域失敗,還有資本東山再起。
做生意就怕遇到風險,隨著生意越做越大,每一位溫州商人都感覺如履薄冰。
如果隻在一個領域發展,萬一碰到了不景氣的狀況,就會一頭栽進去了。華人首富李嘉誠說過,根據投資的法則,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隻籃子裏。為了避免“全軍覆沒”的慘狀,就應該把資金投入到不同的領域中,萬一遇到風險,也能夠保存實力,以圖東山再起。
一位溫州商人說過:“企業做得越大,風險也就越大;你知道的東西越多,就覺得自己越無知;事業給了我很多快樂,同時也讓我覺得沉重。失敗是成功之母,更重要的是,成功也是失敗之父。這麼多年來,這種危機感從來沒有在我身上消失過。隻要我在這裏,我永遠不談成功。”目前,許多溫州企業家都已經感覺到了危機,並開始努力想辦法如何避免風險。
有些企業以自己的主業為主,同時開始嚐試其他相關的領域,例如:康奈先後成立了服飾公司、內衣公司和鞋材公司;奧康也成立了“米奇”鞋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