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祥說:“更令人驚奇的是,外國首席執行官來上班的第一天,就在全國代理商大會上宣布:日後,企業要規範納稅,還要為所有員工繳納養老金和失業金等等,他們就像是中國工人的救世主。國外的文化、觀念和我們很是不同,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有心理準備,與外資合作,對於家族式企業來說,定會經曆一個痛苦的磨合階段。”
時至今日,陳孝祥感慨地說:“當年如果我不與意大利合作,現在也可能有點錢,然而夏夢就會陷在低層麵上掙紮,我天天就得忙於跑關係,請客吃飯,沒完沒了——現在我很深刻地體會到我所學的,以前我前腳離開後腳就出事,而今我就算失蹤半年,兩年的訂單照排不誤!”
在溫州,中外合資企業隨處可見,這正說明了溫州人具有很強的政治眼光。國家明文規定,中外合資企業有很多優惠政策,比如,稅收、土地等。同時,中外合資企業往往比較容易建立企業的形象。
“要學會和外國人跳舞。”溫州三和盛明膠有限公司董事長、羅賽洛(溫州)明膠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張漢鳴如是說。
2003年,張漢鳴領導的浙江三帆明膠與全球最大的明膠生產企業羅賽洛合作,成立了羅塞洛(溫州)公司。
合資後,羅塞洛(溫州)公司按照羅賽洛全球一致的技術、質量、管理標準進行運作和生產,從總經理到部門經理全部外聘。同時,作為副董事長的張漢鳴撤走了公司內部所有的家庭成員。
“羅賽洛集團作為世界最大的明膠企業,其技術力量和先進的管理理念才是最吸引我的。”合資後,張漢鳴放棄了董事長的位置,但是他卻感到很高興。“與外資合作經營,其帶來的創新理念等無形財富,是遠遠超過資金、設備等有形財富的誘惑的。”
合資後的第一年,羅賽洛(溫州)公司就取得了國際最嚴格的認證公司挪威船級會社頒發的多項體係認證。
“對於溫州民企來說,在過去二十多年的發展中,他們積累了不少的資本和實力,具備了與外資對接的基礎。但從更高地技術層麵上講,溫州民企的基礎還是很薄弱的,除了資金本身之外,缺的是先進的技術、管理和人才,缺的是先進的理念。從實踐上來看,這些先進的技術、管理和人才,以及理念,隻有在我們通過招商引資,在對外合作中隨著引進外資而更快更好地‘根植’到溫州的民企中後,才能使溫州民企又快又好地發展,最終決勝於日益國際化的市場。”張漢鳴對記者說。
南存輝說過:“一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在做到一定的規模和高度之後,要想進一步的突破和提高,僅靠自身的努力和以前的管理經驗是很難見效的。必須要借助外力才能使企業進一步升華。目前溫州的企業大多正處於需要變革的階段,企業家必須要跟上這場變革,否則就很難說,兩年之後企業還能不能保持目前的領導地位。”
溫州人語錄:
國內的生產和銷售由法派負責,國外的設計和品牌推廣由對方負責,這樣一來,法派走出國門,便水到渠成。
——法派集團總裁助理王震
10.創新是企業的核心文化
致富思維:
窮人:隻要有錢可賺,就跟著人家走。人家賣什麼能掙錢,我們也賣什麼;人家生產什麼掙錢,我們也生產什麼;人家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我們也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這樣不是照樣能夠賺到錢嗎?
溫州人:模仿是開端,發展要靠創新,不斷地生產出新的產品和技術,企業才能獲得長遠的發展,才能夠獲得更多的財富。
企業要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創新是很重要的精髓。有人說,市場競爭,說到底是產品的競爭、技術的競爭、人才的競爭,而這些競爭歸結到一點,那就是創新的競爭,隻有創新才能創造出新的產品,隻有創新才能提供新的技術,隻有創新才能夠使人才成為真正的人才,也隻有創新才能夠使企業具備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溫州市開元電氣有限公司隻是一個普通的溫州企業。但是,這樣一個普通企業,卻把自主創新放到了首位。
1993年,溫州商人李躍勝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旁聽了中國高壓開關行業專題研討會。
在會上,專家和與會企業負責人一致認為,應該抓住國家大力推廣環網配電的機遇,自主研發高壓負荷開關設備,振興電力裝備工業中的核心產業。
但是,自主研發意味著需要技術、材料等保障,更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麵對巨額的研發費用,在場的企業都望而卻步。因為,創新就意味著風險機遇並存,自主創新有著更大的風險,就要麵對失敗的可能,高額的研發費用就有可能打水漂。
這時,李躍勝卻站了出來,他說:“我來投資,我來幹!”
李躍勝向專家請教:“自己開發,大概要花多少錢?”
專家說:“300萬元,未必能搞成。”
當時,李躍勝的資產不過1000萬元,但是他卻沒有猶豫,而是立即聘請專家和技術人員開始研發工作。
李躍勝則每天陪在技術人員的邊上,時刻關注著研發的進展。
有些人不理解他的做法,李躍勝卻說:“人不能總隻看眼前利益,民營企業首先是中國的企業,如果這事搞成了,我賺多少錢事小,國家保住了一個產業事大。搞不成,我可以從頭再來,再去推銷機電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