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充滿親和力的職業形象(2)(1 / 3)

話到正題之後,一定要認真地,大膽地擺出事實和例子,說話要直接和有力,略帶專家的口吻,如果你不是專家,客戶又那有時間和你周旋呢?談話中的資料,一定細心地記載下來,寫點筆記,顯出你的認真態度,主題談完之後,應該立刻離開客戶的辦公室。另行再約下次見麵的時間。

一般推銷員最大的毛病,並非不懂去說話。而是說得太多了,令人反感。我們必須依著一個原則,多聽少說。因為我們有兩隻耳朵,但是隻有一張嘴巴。所以聽和說的比例,也是以此為準。除了說得太多之外,我們又時常犯上批評和反駁等壞習慣。如果你想在這行業中生存,一定要戒除以上的多言、批評和反駁的毛病。

怎樣才可培養出一個給人好的印象來呢?方法很簡單,多練習便成了。說話的方法,可以和鏡子、妻子、同事或經理練習,互相扮演不同的角色來操練,準備功夫做足了,說話便自然和流利。最好的學習方法,便是自己找出缺點來,試試將一切的見客過程,用錄影機記錄下來,讓自己看看自己不合格的地方吧。

怎樣著裝才吸引人

原一平說,推銷員表現自我的第一要素是得體的服裝。原一平在談到自己成功’的體會時說:“服裝不能造出完人,但是初次見麵給人印象的90%產生於服裝。一個推銷員要想獲得成功,就要選擇與個性相適應的服裝。”他的話真是一針見血。

眾所周知,一個推銷員,每天麵對無數的陌生顧客,他的穿著如何,會引起對方的注意,並產生相應的效果。如果推銷員穿一條皺皺巴巴的褲子、開口的皮鞋,和顧客一接觸就會使人產生厭惡心理,甚至會把你看成是討飯的“叫化子”,把你轟出門去。

大量實踐證明,合體的打扮,可以使男士顯得瀟灑。女士顯得嫵媚動人。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著裝打扮,會有意無意中在人們心裏引起某種感覺和留下某種印象,衣著打扮在現代已是文明程度和精神麵貌的反映。因此,推銷員要注意打扮自己。要根據時間、地點、場合、所推銷產品及顧客對象穿相應的服裝。

至於推銷員到底穿什麼樣的衣服才是合適的,這要看推銷員推銷的商品、季節、環境和顧客的身份而定。假如你推銷是比較高貴的服飾或珠寶首飾,或是為一家著名大公司推銷產品,顧客則喜歡推銷商穿著體麵高檔。推銷商營造一種名貴的購買氣氛,有利於襯托商品的名貴性,同時也照顧了消費者的麵子,滿足了他們的虛榮心,使推銷工作可能順利進行。假如你推銷的商品是普通消費品,推銷員身著一般合體幹淨的服裝就可以了,不必過分講究,否則會使顧客誤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衣著問題上,女性推銷員比男性推銷員有更多的講究,因為女性推銷員的衣著選擇範圍比男性推銷員廣泛得多,加之她們的服飾要和得體的化妝相宜,因此更為顧客所挑剔。在女性推銷員的服飾中,服飾以典雅大方為主,鞋子和皮包通常都有主要的顏色——以最典型的黑色、紅色、褐色、深藍色為主。女性服裝最忌諱穿大紅大紫的衣服,特別是超短的裙裝或晚禮裝,免得讓顧客得出對你人品有懷疑的印象而影響生意。當然女性推銷員穿著也不能太男性化,免得一身陽剛之氣,反而失去了女性的豐韻。到底怎樣做才合適?美國有一位年輕的汽車推銷員說:“我推銷產品時,總是穿工作服。實用的工作服適合作戶外工作,適合鑽進鑽出汽車,更適合幹髒活。漂亮的服裝並不能幫我推銷汽車。”她的經驗不能說沒有道理,直銷員的衣著應注重實效,不要過分追求形式,否則會適得其反。

當然,推銷員在出門時,有必要審視一下自己的著裝,特別是女性推銷員要看自己衣服的拉鏈是否拉上,注意自己的鈕扣是否脫落或沒有扣好,注意自己的內衣是否外露,女性還要注意自己的絲襪是否脫線,服裝和皮包及鞋子是否協調等,否則就會引出笑話而影響生意。

原一平曾就推銷員的服裝總結出十條經驗,這裏如實刊出,相信會對廣大推銷員有幫助:

(1)推銷員應該身穿西裝或輕便西裝。

(2)推銷員的衣著式樣和顏色,應盡量保持大方穩重。

(3)不要佩戴一些代表個人身份或宗教信仰的標記。

(4)推銷員絕對不要穿綠色衣服,流行服裝最好不要穿。

(5)不要戴太陽鏡或變色鏡。隻有讓顧客看得見推銷員的眼睛,才能使顧客相信直銷員的言行。

(6)不要佩戴過多的飾品。

(7)可以佩戴某種能代表公司的標記,或者穿上某一種與產品特征相符合的衣服,使顧客相信推銷員的言行。

(8)可以攜帶一個大公文包。

(9)要帶一支比較高級的圓珠筆、鋼筆或鉛筆和一個精致的筆記本。

(10)盡可能不要脫去上裝,以免削弱直銷員的權威和尊嚴。

讓自己的眼神更溫柔

一對戀人在一起,雙雙一言不發,僅靠含情脈脈的眼神就能表達雙方愛慕之意。推銷人員藉著眼睛也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直覺敏銳的客戶初次與推銷人員接觸時往往僅看一下對方的眼睛就能判斷出“這個人可信”或“要當心這小子會耍花樣”,有的人甚至可以透過對方的眼神來判斷他的工作能力強否。

能否博得對方好感,眼神可以起主要的作用。言行態度不太成熟的推銷員,隻要他的眼神好,有生氣,即可一優遮百醜;反之,即使能說會道,如果眼睛不發光或眼神不好,也不能博得客戶的青睞,反而會落得“光會耍嘴皮子”的下場。不少推銷人員在聊天兒時眼神柔順,但在商談時卻毛病百出,尤其在客戶懷疑商品品質或進行價格交涉時,往往一反常態與之爭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