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去做”是人生最好的創意。如果坐等將來,成功的機會就會越走越遠。
“現在”這個詞對成功的妙用無窮,而“明天”、“下個禮拜”、“以後”、“將來某個時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遠做不到”的同義詞。有很多好計劃沒有實現,隻是因為應該說“我現在就去做,馬上開始”的時候,卻說“我將來有一天會開始去做。”
我們用儲蓄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人人都認為儲蓄是件好事。雖然它很好,卻不表示人人都會依據有係統的儲蓄計劃去做。許多人都想要儲蓄,隻有少數人才真正做到。
這裏是一對年輕夫婦的儲蓄經過。
畢爾先生每個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個月的開銷也要1000美元,收支剛好相抵。夫婦倆都很想儲蓄,但是往往有好多理由使他們無法開始。他們說了好幾年:“加薪以後馬上開始存錢”、“分期付款還清以後就要……”、“渡過這次難關以後就要……”、“下個月就要”、“明年就要開始存錢”。
最後還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她對畢爾說:“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錢?”他說:“當然要啊!但是現在省不下來呀!”
珍妮這一次下定決心了。她說:“我們想要存錢已經想了好幾年,由於一直認為省不下,才一直沒有儲蓄,從現在開始要認為我們可以儲蓄。我今天看到一個廣告說,如果每個月存100元,15年以後有18000元,外加6600元的利息。廣告又說:‘先存錢,再花錢’比‘先花錢,再存錢’容易得多。如果你真想儲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來,不可移作他用。我們說不定要靠餅幹和牛奶過到月底,隻要我們真的那麼做,一定可以辦到。”
他們為了存錢,起先幾個月當然吃盡了苦頭,盡量節省,才留出這筆預算。現在他們覺得“存錢跟花錢一樣好玩”。
想不想寫信給一個朋友?如果想,現在就去寫。有沒有想到一個對於生意大有幫助的計劃?如果有,馬上就去實行。時時刻刻記著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話:“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
這也就是俗話所說的:“今日事,今日畢。”
五六年前,有個很有才氣的教授想寫一本傳記,專門研究“幾十年以前一個讓人議論紛紛的人物的軼事。”這個主題又有趣又少見,真的很吸引人。這位教授知道的很多,他的文筆又很生動,這個計劃注定會替他贏得很大的成就、名譽與財富。
一年過後一位朋友碰到他時,無意中提到他那本書是不是快要大功告成了。
老天爺,他根本就沒寫。他猶豫了一下子,好像正在考慮怎麼解釋才好。最後終於說他太忙了,還有許多更重要的任務要完成,因此自然沒有時間寫了。
他這麼辯解,其實就是要把這個計劃埋進墳墓裏。他找出各種消極的想法。他已經想到寫書多麼累人,因此不想找麻煩,事情還沒做就已經想到失敗的理由了。
具體可行的創意的確很重要,我們一定要有創造與改善任何事的創意。成功跟那些缺乏創意的人永遠無緣。
但是你也不能對這一點有誤解。因為光有創意還不夠。那種能使你獲得更多的生意或簡化工作步驟的創意,隻有在真正實施時才有價值。
每天都有幾千人把自己辛苦得來的新構想取消或埋葬掉,因為他們不敢執行。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這些構想又會回來折磨他們。
記住下麵兩種想法:
第一,切實執行你的創意,以便發揮它的價值。不管創意有多好,除非真正身體力行,否則永遠沒有收獲。
第二,實行時心理要平靜。拿破侖·希爾認為,天下最悲哀的一句話就是,我當時真應該那麼做卻沒有那麼做。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如果我早幾年就開始那筆生意,早就發財□!”或“我早就料到了,我好後悔當時沒有做!”一個好創意如果胎死腹中,真的會叫人歎息不已,永遠不能忘懷。如果真的徹底施行,當然也會帶來無限的滿足。
你現在已經想到一個好創意了嗎?如果有,現在就去做。
4.快刀斬亂麻,猶豫埋殺機
遇事“當斷不斷”,猶豫不決,就會貽誤時機,自己的命運就必然令你所貽誤的機會所“亂”。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語出《史記·春申君列傳》。戰國時代,楚國令尹(掌握軍政大權的大官)春申君黃歇任職期間,有人勸他及早地把一個實力派人物李園除掉。黃歇猶豫不決,遲遲沒有接受勸告,後來反被李園派來的刺客殺死。但《史記》通過這個故事所揭示的,遇事“當斷不斷”,猶豫不決貽誤時機,自己的命運必然令你所貽誤的機會所“亂”。
三國時期的袁紹集團,謀士如雲,戰將如雨。但是由於袁紹的“多謀少決”,官渡一戰,卻敗於曹操之手。“多謀少決”,是缺乏判斷力的表現,這對一個統帥或決策人物來說,是致命的弱點。袁紹手下謀士如雲,這是一個極為有利的條件,但一到決策時,眾謀士各抒己見,他就失去了主心骨,不分良莠,不知取舍,優柔寡斷,結果錯失了許多機會,這在你死我活的鬥爭中隻會導致失敗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