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嫉妒不氣餒才能感受陽光(1)(1 / 3)

不嫉妒的心態

荀況說:“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人不至”。嫉妒者容忍不了別人超過自己,自己辦不到的事最好別人也辦不成,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別人也別得到。這是極其陰暗狹隘的嫉妒心理。

相傳斷氏是個嫉妒心極強的女人。一天有一人稱讚曹植在《洛神賦》中所寫洛神的美麗,斷氏聽到後,嫉妒的怒火在胸中燃燒。她氣憤地對那人說:“君何得以水神美而欲輕我?我死,何愁不為水神?”來人見斷氏嫉妒心如此之重,不想再講什麼,便匆匆地離去了。想不到,嫉妒心極重的斷氏,後來果真投水自殺了。她投水的地方被稱為“妒婦津”,凡女子渡“妒婦津”時均不敢盛妝,否則斷氏的幽靈就會掀起風波大浪,使船翻人亡。這個故事反映了人的嫉妒心理是多麼嚴重,甚至人死了,也要帶到墳墓中去。

英國科學家培根指出:“在人類的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是最頑強、持久的了。”一個人一旦受到嫉妒心理的侵襲,往往會痛苦不堪,停滯不前,甚至喪失理智,總是以損害別人來求得對自己心理的滿足,以致做出蠢事來。

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後,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學習勞動,刀耕火種,自食其力,盡管辛苦,也樂在其中。他們因上帝的詛咒,已認識了死亡。為了死後地上仍然有人種留傳,他們想到了生兒育女。不久夏娃就懷孕,生了長子該隱。該隱是“得”的意思。沒幾年,該隱又有了一個弟弟,叫亞伯。該隱長大以後,從事農業,當了一名種地的農夫。亞伯長大以後,從事牧業,成了一個牧民。有一天,該隱拿地裏出產的作物獻祭給上帝,亞伯則拿羊群中頭生的羔羊和羊油獻給上帝。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上帝高興地接受了亞伯的供品,而對該隱的供品卻不屑一顧。

該隱大為光火,嫉妒使他氣得臉都變了顏色。上帝看到了,對該隱說:“如果你幹壞事,罪孽就會伏在你的門前。”

然而,該隱把上帝的告誡當成了耳邊風。嫉妒迷惑了他的心竅,他把親兄弟亞伯騙到田野殺害了。上帝勃然大怒,嗬斥他道:“你都幹了些什麼事呀?你弟弟的血在向我申訴!”然後上帝懲罰了該隱,讓他在大地上流浪。好嫉妒者由於總是處於事與願違的情緒煎熬之中,其心理上的壓力和矛盾衝突所導致的劣性刺激,可使神經係統功能受到嚴重影響。

總之嫉妒心理不論對人對己都是有害的。嫉妒心的產生往往是由於誤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誤以為是對自己的否定。其實,一個人的成功不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別人的幫助,榮譽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們給予他讚美、榮譽,並沒有損害你。

嫉妒,它會限製人的交往範圍,壓抑人的交往熱情,甚至能反友為敵。嫉妒會使集體四分五裂,猶如一盤散沙。

嫉妒是泥潭

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情緒。一旦受到嫉妒心理的衝擊,內心便充滿了失望、懊惱、悲憤、痛苦和抑鬱,使我們陷入絕望,難以自拔,導致各種心身疾病,甚至因嫉妒而死。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東吳大都督周瑜具有大將之才,文韜武略,運籌帷幄。赤壁之戰,覆沒曹軍83萬人馬,曹操僅剩27人,敗走華容道。然而,也正是這位英雄,卻無大將度量,心胸狹小,嫉妒賢能,對才能高過自己的諸葛亮始終耿耿於懷,並屢次設計暗害。但周瑜的陰謀詭計,被諸葛亮一一識破。周瑜害人不成反害自己,落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在諸葛亮“三氣”之下,周瑜惱羞成怒,歎罷“既生瑜,何生亮”後,吐血而亡。

東南亞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遇見上帝。上帝說:現在我可以滿足你任何的一個願望,但前提是你的鄰居會得到雙份的報酬。那個人高興不已。但他細心一想:如果我得到一份田產,我鄰居就會得到兩份田產,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鄰居就會得到兩箱金子……

他愈想愈生氣,忽然心生一計,他一咬牙,對上帝說:哎,你挖掉我一隻眼珠吧!

人變的真正低劣時,除了高興別人的不幸外,已無其他樂趣可言了。嫉妒產生於同他人的比較中,過分誇大自己的能力,貶低他人的能力。這樣的人有很強的自虐傾向,他們總是拿別人的成功來懲罰自己。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腦和人體免疫係統有密切聯係,嫉妒可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引起人的胸腺、脾、淋巴腺和骨髓的功能下降,造成人體內免疫細胞和免疫球蛋白生成減少,使機體抗感染的抵抗力下降。嫉妒能造成人體內分泌紊亂,消化腺活動下降,腸胃功能失調,經常腰酸背痛和胃痛腹脹,夜間失眠,血壓升高,脾氣暴躁古怪,性格多疑,情緒低沉。久而久之,高血壓、冠心病、神經衰弱、抑鬱、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身心疾病就和嫉妒者如影相隨了。嫉妒使精神受折磨,對身體是摧殘。美國專家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嫉妒程度低的人,隻有2.3%的人患心髒病,死亡率僅2.2%;嫉妒程度強的人,9%以上的人得過心髒病,死亡率高達13.4%。這一結果表明嫉妒的危害不容小覷。

要牢記:你想從嫉妒的泥潭拔出,就要不斷拓寬胸懷,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加強自我修養,培養達觀的人生態度,就能較好地防止嫉妒心理。要認識到人生是一個大舞台,每人都有自己適合的角色,都能‘自得其所’,各有歸宿,重要是找對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