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充實法:充實自己的生活,尋找新的自我價值,使原先不能滿足的欲望得到補償。當別人超越自己而處於優越地位時,就應揚長避短,尋找和開拓有利於發揮自身潛能的新領域,以便能“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會在一定程度上補償先前沒滿足的欲望,縮小與嫉妒對象的差距,從而減弱甚至消除嫉妒心理。
自我驅除法:嫉妒是一種突出自我的表現。無論什麼事,首先考慮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係列的不良後果。若出現嫉妒苗頭時,即行自我約束,擺正自身位置,努力驅除嫉妒心態,可能就會變得“心底無私天地寬”了。
自我轉換法:嫉妒可以使一個人萎靡不振,但是如果合理地自我轉換,不把時間浪費在抱怨外在環境,就能變為發奮圖強。作家愛德蒙德·威爾遜在看到同行寫的《偉大的蓋茨比》時,非常嫉妒其對戲劇場麵的營造。但他馬上將嫉妒轉換成發奮,寫出了許多充滿激情、技巧高超的作品。
自我認識法:即通過自我認識,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從而自覺地控製自己的動機和感情。生活中,當我們不知不覺地產生某些嫉妒心理時,我們可以冷靜地分析一下嫉妒的不良作用,同時正確評價自己,從而找出一定的差距,亦即人們所說的“自知之明”。
轉移注意法:當我們有很多事情要做時,我們就無暇去嫉妒別人。因此,積極參與各種有益的活動,努力學習,勤奮工作,使自己真正充實起來,那麼,嫉妒的毒素就不會滋生、蔓延。
難於嫉妒法:為了緩解自己的失敗帶來的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可以找一些理由,使自己不再嫉妒別人。可以說“我的運氣不太好而已”,“這樣的成功沒有什麼價值”,以此排解心中不滿,避免產生嫉妒。這種方法隻是權宜之計,不能過分使用,否則可能又會產生其他消極的心理障礙。
多看長處法:一個人在嫉妒別人時,總是注意到別人的優點,卻不能注意自己比別人強的地方。其實任何人都有不如別人的地方,當別人在某些方麵超過我們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想一想自己比對方強的地方,這樣就會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複到平衡的狀態。
從屈辱中奮起
有人說,我是個小人物,是個平凡的人,我不想做偉人,也成不了英雄。那些英雄、偉人戰勝挫折,取得輝煌業績的路子,對我不好使,我隻想做平凡的人,過平常人的生活。我們首先應該說,在挫折麵前人人平等,不分偉人和平凡的人,小人物和大英雄,都無法逃避與生俱來的挫折。
其實,偉人也是人。偉人與平凡的人有什麼區別呢?偉人與平凡人的區別就在於偉人認識挫折的角度與平凡的人不同。
高軍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退伍兵,從軍中退伍時,隻有高中學曆,無一技之長,隻好到一家印刷廠,擔任送貨員。一天,這個平凡的年輕人將一整車四五十捆的書,送到某大學的七樓辦公室。當他先把兩三捆的書扛到電梯口等候時,一位五十多歲的警衛走過來,說:“這電梯是給教授、老師搭乘的,其他人一律都不準搭,你必須走樓梯。”
年輕人向警衛解釋:“我不是學生,我是要送一整車的書到七樓辦公室,這是你們學校訂的書啊!”可是警衛一臉無情地說:“不行就是不行,你不是教授,不是老師,不準搭電梯。”
兩人在電梯口吵了半天,但警衛依然不予放行。年輕人心想:這一車的書,要搬完,至少要來回走七層樓梯二十多趟,會累死人的。後來,年輕人無法忍受這無理的刁難,就心一橫,把四五十捆書搬放在大廳角落,不顧一切地走人。
後來,年輕人向印刷廠老板解釋事情原委,獲得諒解,但也向老板辭職,並且立刻到書局買了一整套高中教材和參考書,含淚發誓,我一定要奮發圖強,考上大學。我絕不再讓別人瞧不起。這年輕人在高考前半年,天天閉門苦讀14個小時,因為他知道,他已無退路可走!每當他想偷懶、懈怠時,腦中就想起“警衛不準他搭電梯”這一被羞辱、歧視的一幕,也就打起精神、加倍努力用功。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位年輕人終於考上某大學醫學院。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他也變成一家著名醫院的醫學專家。他對人說,我非常感謝那個警衛,要不是警衛的無理刁難和歧視,我怎能從屈辱中擦幹眼淚、勇敢站起來呢?那位保安是我的恩人呀。
在人生道路上,哪裏沒有險阻?誰能不遇到困難和挫折呢?我們應該時刻準備著迎接困難與挫折的考驗和挑戰,加強對挫折的承受力,在困難與挫折麵前永遠做個強者。要能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還得從思想修養、性格和文化修養著手,從鍛煉意誌著眼,沒有堅強的意誌,沒有戰勝挫折的信心和勇氣,也是不行的。
在挫折麵前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牢騷滿腹,而是在挫折麵前要冷靜,要沉著,積極的想辦法戰勝挫折。要熱愛自己的學習和自己的工作,以學習和工作為自己的第一生活樂趣。並把工作當成自己戰勝挫折的舞台和訓練自己抗拒挫折能力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