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有可能”並非是畫餅充饑式的自我安慰語,而是一種動態的發展的樂觀心態·時間是最好的裁判,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失利而心灰意冷,甚至從此否定自己的一生,在等待中與奇跡相逢,在忍耐中尋找屬於自己的機會。
最後一手
在迦太基一家著名的博物館,有一麵不太引人注意的牆壁,上麵掛著一幅畫,題名為“將軍”。畫麵上一個人和魔鬼正在下棋,畫中的人集合了以前所累積的智慧、洞察力、經驗以及戰略大戰邪惡的縮影和象征——魔鬼。
看得出,為了獲勝雙方都使出渾身解數,遺憾的是,看情形人類就要落敗,魔鬼占了上風。雖然人類也全力以赴,但是剛被將了一軍,似乎敗局已定。
一位拉比(猶太教神職人員)來參觀博物館看到了這一幅畫,當他了解到畫的含義時深深地受到感動。他的視線被畫布吸引許久都未離開,身體幾乎一動不動。“魔鬼怎能將人的軍,會有這種事嗎?”他嘴裏突然說出這麼一句話來。拉比心情沉重,更加聚精會神地注視著這一幅畫。
突然,他跳了起來,大聲地叫著:“騙人,騙人……”許多觀眾將他團團圍住,拉比仍然旁若無人大聲叫嚷:“騙人,騙人,還將不死,還有希望,還有一招……”
圍攏過來的觀眾也都注視著畫麵上的棋盤。大家看到的是,人已經落入陷阱中,完全敗北了。拉比像是一位象棋高手,他發現這盤棋看似絕望,其實這一“將”遠不能將死,仍有解救之途:“人類還有一手好棋可下,隻要下了這一著棋人類就能得救。”
這時,在場的人都聽明白了他的話。人們終於悟出,魔鬼可以把人拉去下棋,使人瀕臨毀滅的邊緣;可是,人類經常會留有最後一手,那正是起死回生的一手。所以,人類還是有希望的。
西方瓣說:“上帝關上門後,又為人類留出另一扇窗”我們要深信人類的勝利,在死亡、憤怒、痛苦、爭吵、混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中,在迷惑、無所適從,甚至不知道應該如何活下去的時候,要想到自己還有最後一手,一定能走出困境,產生出的勇氣會幫助自己贏得勝利。
失敗與成功
1832年,亞伯拉罕·林肯失業了。他很傷心,但他下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
林肯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問,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曆盡磨難。
林肯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幸運之神該降臨在他頭上了。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或許我能夠成功了!”
第二年,即1835年,他訂婚了。但遺憾的是,在婚期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了。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心力憔悴,數月臥床不起。在1836年他還得過神經衰弱症。1838年,林肯覺得身體狀況良好,於是決定競選州議會長,可他又失敗了。1843年,林肯又參加了競選美國國會議員,但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林肯雖然一次次地嚐試,但卻是一次次地遭受失敗:企業倒閉,情人去世,競選失敗。要是你碰到這一切,你會不會放棄這些對你來說是重要的事情呢?林肯沒有放棄,他也沒有對自己說:“要是不會成功會怎樣。”
1846年,林肯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爭取連任。林肯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繼續選舉他。但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
這次競選讓林肯賠了一大筆錢,他去申請當本州的土地管理員。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上麵指示:作本州的土地管理員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請未能滿足要求。接連又是兩次失敗,在這種情況下你堅持繼續努力嗎?你會不會說:我失敗了?然而,林肯沒有服輸。
1854年,他競選參議員,但失敗了,兩年後他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結果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了。林肯嚐試了11次可隻成功了兩次。林肯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當選為美國第16屆總統,其後做出了輝煌的政績。
任何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道路都不會是一帆風順、平平坦坦的,都或多或少地要走些彎路,在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之後才能為成功找到出路。隻要你還活著,失敗並非最終的結局。
沙粒與珍珠
從前,有一個養蚌人想培養一顆世上最大最美的珍珠。他去海邊沙灘上挑選沙粒,一顆一顆地問那些沙粒願不願意變成珍珠,那些沙粒都搖頭說不願意。養蚌人從清晨問到黃昏,他都快要絕望了。
就在這時,有一顆沙粒答應了他。旁邊的沙粒都嘲笑起那顆沙粒:“你太傻了,去蚌殼裏住,遠離親人朋友,見不到陽光雨露、明月清風,甚至還缺少空氣,隻能與黑暗潮濕、寒冷孤寂為伍,不值得。”可那顆沙粒還是無怨無悔地隨養蚌人去了。
鬥轉星移,幾年過去了,那顆沙粒已長成一顆晶瑩剔透,價值連城的珍珠。曾經嘲笑它傻的那些夥伴們,卻依然隻是一堆沙粒,有的已經風化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