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驚奇地看到,為數不多的幾個演員,憑借一個小小的舞台,竟能演出一幕幕變幻無窮的戲劇來:一會兒再現古代世界,一會兒描繪現實人生;有時候讓人捧腹大笑,有時候催人淚下。多麼神奇,多麼有趣!他的心完全沉渥在戲劇裏了。他常常邀集幾個小夥伴,模仿自己看到的戲劇情節,有聲有色地演起戲來。有時候,他為了思考一個劇中的情節,獨自一個人在田間小路上踱來踱去,琢磨某個角色的動作表情。他暗暗下了決心:要終身從事戲劇事業。
他知道,當個戲劇家,要有很豐富的知識。因此,他像一頭小牛闖進菜園一樣,貪婪地讀著哲學、文學、曆史等方麵的書籍,並自修希臘文和拉丁文,多方麵地吸取知識的營養。幾年工夫,他已經成為一個相當博學的人了。
一天,莎士比亞突發奇想:能在戲院裏謀個職業就好了。可這樣的機會不是太多。他就主動到戲院服務:他做馬夫,專門等候在戲院門口伺候看戲的紳士。有乘車的貴客到了,就趕緊迎上去拉住馬匹,係好韁繩。日子長了。他和看門人混熟了。看門人特許他從門縫裏和小洞裏窺看戲台上的演出,他邊看邊細心琢磨劇情和角色。夜深人靜的時候,是他發憤讀書、苦練演戲本領的時候,他屋裏燭光常常徹夜不熄。
莎士比亞憑借自己的勤奮努力,很快掌握了許多戲劇知識。有一位著名演員很欣賞莎士比亞的才能,請他到劇團裏演配角。莎士比亞喜出望外,他知道在演出實踐中能提高和豐富自己的藝術才能。為了演好戲,他經常深入下層社會,觀察那些流浪漢、江湖藝人和乞丐,同自己周圍的各種人談心,學習他們的語言談吐,熟悉他們的生活習慣,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這樣,他很快就成了一個十分活躍的演員。
莎士比亞深感自己的知識淺薄。他利用點滴時間苦苦讀書,他不僅博覽了大量的書籍,還廣泛地接觸了英國的現實社會。
創造卓越、締造勝出態度的習慣能提升人的境界,這種境界遠不是那些謹守本分、不做不錯的保守者所能比擬的。就這樣,他憑借自己的勤奮和努力,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在此基礎上,僅用了1年多的時間,就為劇團寫出了《亨利六世》等3部劇本,引起了戲劇界的注意。緊接著,他又連續寫出了《理查三世》、《錯誤的喜劇》等劇本,也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勝出法則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任何目標、任務或行動,都必須付出心血、努力工作不可。工作的時候就要埋頭苦幹,不要分心!想成為一個勝出者,除了工作質量和擁有勝出意識外,還要辛苦打拚。當時,英國戲劇界正活躍著一批受過高等教育的職業劇作家,這些“大學才子”根本瞧不起僅有5年學曆的莎士比亞,他們咒罵莎士比亞偷竊了“孔雀的羽毛”,是混入白鴿隊伍中的“烏鴉”等。莎士比亞對這些攻擊和謾罵並不理會,仍然埋頭創作,孜孜不倦。
在以後20年的時間裏,莎士比亞以驚人的速度,高產高質地寫成了敘事長詩兩部,十四行詩一卷154首,戲劇37部,成為了舉世矚目的戲劇家、詩人和文學巨匠,被英國人讚頌為“時代的靈魂”、“王冠上的明珠”。
無數事實說明,不利的因素也會轉化為成功的種子。隻要你精心培育,就會隨之開花結果。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一旦陷入貧窮,或遇到困境,他們要麼哀歎命運不公,消沉懈怠;要麼羨慕他人、嫉妒他人;要麼自憐自卑,這是非常錯誤的。
俗話說:“人窮不能誌短”,“窮不滅誌,富不癲狂。”這句話應該成為現代人做人必須懂得的道理,行為必須遵守原則。
窮苦人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從來都是拒絕虛榮,求真務實,他們根本沒有不可戰勝的困難。貧窮非但不會變成不幸和痛苦,相反,窮苦喚起了他們奮發向上的激情,並為之勇敢地戰鬥。這是許多成就大業者都成長於貧窮困苦的環境之中的真正原因。這些從貧窮困苦的環境之中走向成功的人士,他們都是吃苦耐勞、堅韌不拔地實幹,都是在克服和改變了自己的處境後,最終獲得了成功。
因為勤奮努力,才使得莎士比亞抓住了生命中的轉機,在藝術方麵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贏得了精彩的人生。
汗水澆開幸福花
汗水澆開幸福花,就是強調“成事在勤”。無論什麼事,不勤奮是不成的。做成大事須要勤勤懇懇,不懈地努力與奮爭,即使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也是如此。生活中,你用什麼樣的態度來付出,就會有相應的成就回報你。如果以勤奮付出,回報你的,也必將是豐厚的。所以,養成勤奮的習慣,對於每一個青年人來說都是必須的。
每個人都期望幸福,對於成大事者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勞有所獲。辛勤的勞動是成功的階梯,勤勞的習慣是成功的動力。
梅貽琦的父親梅臣(字伯忱)隻中過秀才,後來淪為鹽店職員。梅臣生子女各五人,貽琦為長子,1900年(琦11歲)隨父母至保定避庚子之亂。秋後返津,家當又被洗劫一空,父親失業,生活困難。1904年,梅貽琦以世交關係入天津南開學堂讀書,成為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先生的得意門生。在校期間一直是高材生,1908年畢業時名列榜首,他的名字一直被銘刻在南開校門前的紀念碑上。畢業後,被保送至保定“直隸高等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