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虛榮心:好大喜功、惡聞諍言、嫉賢忌能、唯我獨尊等。楊修的虛榮心:自負、自傲、輕狂、清高、喜歡炫耀等。曹操為人詭譎,自視甚高,因而常常愛賣弄些小聰明,以刁難部下為樂,其實是滿足自己虛榮心的具體表現。楊修以才思敏捷、穎悟過人而聞名於世,然而,他總愛炫耀聰明、舉止輕狂,實質上也是自己的虛榮心作怪。楊修的機靈、穎悟又高過曹操,致使曹操常常生出許多自愧不如的感慨和酸溜溜的妒意。這是兩種虛榮心的交峰。曹操殺楊修源於曹操嫉賢忌能的虛榮心。楊修之死,源於他清高、自負、自傲的虛榮心。古今中外,像楊修一樣為此而斷送了性命的何止千萬?我們應該引以為戒,萬萬不可因虛榮心而歪曲了自尊。
虛榮的人,愛裝腔作勢、缺乏真實的情感,待人處事突出自我、浮躁不安。
寵辱不驚鑄輝煌
王老師愛虛榮,她經常更換新穎的時裝,頸戴金項鏈,向其他教師講述這些飾物的價值。有人說好,她會興高采烈,激動不已。如別人不在意,或沒人稱讚,她就會很掃興,說別人不懂生活。學校有什麼活動,她都爭著去,如果沒有得到批準,她就會很生氣。她唱一首歌,參加一次演講,或講了一堂觀摩課,也都會到處征求別人的意見,見到老師就問感覺怎麼樣。她非常願意聽人們讚賞她的話。如果有的老師指出幾點她自身的不足,她便會找一大堆理由為自己辯解。盡管她對同事都很熱情,同事有什麼事她都肯幫忙,但是,人際關係卻始終不好,在各種評比中她的得票率始終很低,她自己也很惱火,但始終不醒悟,搞不懂這到底是為什麼?
白隱禪師和王老師的做法恰恰相反,白隱禪師是個寵辱不驚的典範。有一對夫婦,在白隱禪師住處的附近開了一家食品店,食品店老板的家裏有一個漂亮的女兒。無意間,食品店老板發現沒結婚的女兒懷了孕,這是件見不得人的事,食品店老板異常震怒。在他們的逼問下,女兒終於吞吞吐吐地說出“白隱”兩個字。
食品店老板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隱理論,但這位大師對此不置可否,隻是若無其事地答道:“就是這樣嗎?”孩子生下來就被送給了白隱。白隱因此名譽掃地,但他不以為然,隻是非常細心地照顧孩子。白隱向鄰居乞求嬰兒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雖不免橫遭白眼,冷嘲熱諷,白隱總是能處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在撫育別人的孩子一樣。
事隔一年後,這位未婚的媽媽,終於不忍心再欺瞞下去了。她老老實實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在某市工作的一名青年。食品店老板感到對不起白隱,便帶著女兒一起去向白隱道歉,請求原諒,並將孩子帶回。白隱仍然是淡然如水,他隻是在交回孩子的時候,輕聲說道:“就是這樣嗎?”仿佛不曾有什麼事發生過。即使有,也隻像微風吹過耳畔一樣,霎時即逝了。
白隱為了給鄰居的女兒以生存的機會和空間,代人受過,犧牲了自己的清白,雖受盡冷嘲熱諷,仍處之泰然。“就是這樣嗎?”多麼平淡的一句話呀,然而,正是極平淡的一句話,展示了白隱“寵辱不驚”的個性,反映了白隱的修養之高,道德之美。
人類科學史上的巨人愛因斯坦,在報考瑞士聯邦工藝學校時,竟因三科不及格落榜,被人恥笑為“低能兒。”小澤征爾這位被譽為“東方卡拉揚”的日本著名指揮家,在初出茅廬的一次指揮演出中,曾被中途“轟”下場來,緊接著又被解聘……然而,他們都是因為寵辱不驚,而成就了事業的輝煌。
人本是失敗和成功的統一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不可缺少的人格修養。一個人隻有做到寵辱不驚,才能成就事業的輝煌。
人生無坦途,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誰都難免要遇上厄運和不幸,要像愛因斯坦等偉人那樣,始終把榮辱看作是人生的軌跡,是人生的一種磨煉,麵對厄運和恥笑,泰然處之,就一定能實現絢麗多彩的人生。
人如果一味地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被虛榮牽著鼻子走,就會深受其害,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消極的影響。
虐榮是有毒的光環
虛榮是一種有毒的光環,看似光彩耀人,但它卻能讓人的心靈變質。在五彩的世界裏,我們的心靈要經受各種考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與日軍在依洛吉島展開了激戰,最後將日軍打敗,把勝利的旗幟插在了島上的主峰。心情激動的陸戰隊隊員們,在歡呼聲中把那麵勝利的旗幟撕成碎片分給大家,以作終生的紀念。這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場麵,後趕來的記者打算把它拍照下來,就找來六名戰士重新演出這一幕。其中有一個戰士叫海斯,是一個在戰鬥中表現極為普通的人,可是由於這張照片的作用,使他成了英雄,在國內得到一個又一個的榮譽,他的形象也開始印在郵票、香皂等上麵,家鄉也為他塑了雕像。這時他的心情是極為矛盾的:一方麵陶醉在讚揚中,一方麵又怕真相被揭露;同時,由於自己名不副實,又總是處在一種內疚、自愧之中。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他每天隻好用酒來麻醉自己。終於,在一天夜裏,他穿好軍裝,悄悄地離開了對他充滿讚歌的人世……
對於那些還有一點正義感,有一點良知的人,麵對不該屬於他的美名,受之可以,坦然卻未必辦得到!因為得到的美名,會像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樣,壓得喘不過氣來,早晚會被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