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演講稿:現場演講的主要參考(2)(1 / 2)

“昨天,我們同幾億電視觀眾一起,看到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奇跡之一--中國的長城。當我在城牆上漫步時,我想到了為了建築這座城牆而付出的犧牲;我想到它所顯示的在悠久的曆史上始終保持獨立的中國人民的決心;我想到這樣一個事實,就是,長城告訴我們,中國有偉大的曆史,建築這個世界奇跡的人民也有偉大的未來。”

麵對在座的中國官員,作為美國總統的尼克鬆熱情讚揚了中國人引以自豪的長城,是很能博得好感的,也淡化了兩國政府的原則分歧所造成的陰影。演講還圍繞長城借題發揮又說了幾段話,使“拆除我們之間的這座城牆”這個並不輕鬆的話題顯得輕鬆。敏感的聽眾意識使演講者選擇了長城這個自然、得體、巧妙的角度。

聽眾的性別、年齡、種族等自然特點和情感、意誌、趣味等心理特點以及文化、教養、境遇等社會特點,都要納入演講稿的構思之中,以便與形式共鳴。撰稿時的感覺,應是麵對聽眾,說出他們樂於傾聽的話。即便是一個說法一個稱呼語也是值得再三斟酌的。

對演講場合即自然環境、社會曆史背景的研究思考。

俗話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量體裁衣,看菜吃飯“。編寫演講稿不僅要考慮聽眾對象,而且要考慮演講時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曆史背景、當時當地的政治傾向、思想動態、學術文化氣氛、風土人情、民情民俗,還要考慮這些因素對演講所傳播的觀點是同化吸收趨向,還是排斥背離傾向,等等。對於這些,演講稿起草者如果做到了充分的調查和思考,就有可能把內容確定得更為恰當,措辭更為得體。

要適合現場表達。

秋瑾的著名演講《警告二萬萬同胞》中講道:

“陳後主興了這纏足的例子,我們要是有羞恥的,就應當興師問罪!既不然,難道他捆著我的腿?我不會不纏的麼?男子怕我們有知識、有學問,爬上他們的頭,不準我們求學,我們難道不會和他分辯,就應了麼?這總是我們女子自己放棄責任,樣樣事一見男子做了,自己就樂得偷懶,圖安樂。男子說我沒用,我就沒用;說我不行,隻要保著眼前舒服,就做奴隸也不問了。自己又看看無功受祿,恐怕行不長久,一聽見男子喜歡腳小,就急急忙忙把它纏了,使男人看見喜歡,庶可以藉此吃白飯。”

這段文字既是精妙的語句組合,又是曉暢通俗的口語;既有催人猛醒的連珠炮式的反問,又有冷靜剖析的精到陳述;既有信手拈來的散句,又有回環複遝的頂針式排比;既有變化多端的語氣語態,又在語句上恣意而為;短句為主,長短參差,如同信口而說,但又富於韻律;既是邏輯嚴密的議論,又是行雲流水般的敘述;既是高屋建瓴的精辟之言,又像拉家常一樣平易;既有憤懣之問,又有幽默之語。隻是閱讀,就覺得演講者的聲音、神情、態度呼之欲出。這樣的文字無疑是適合亦講亦演的現場表達。

演講語言是經過精心錘煉和構築的口語,是生活化的語言,這就要求它的語彙、句式和語氣都應有濃厚的口語色彩,通俗曉暢,自然流動。它應適合自如的口頭表達。演講語言也為演講者運用語氣、停頓、語調等語音手段和感情、手勢等體態語言提供了充分的表現餘地。總之,無論如何演講語言既要能講又要能演,便於現場表達。在起草演講稿時,應盡量擺脫其他文體的負麵影響,在語言體裁的抒情上以適合現場表達為尺度。

2.明確演講主旨,突出中心思想

一次演講涉及的內容可能很多,可是必須有明確的主旨,給聽眾一個經過提煉的核心思想。提倡什麼、反對什麼,都要旗幟鮮明,絕對不能模棱兩可、含糊其辭。

為了使主旨明確、中心突出,許多成功的演講稿通常采取以下方法。

把主旨作為演講稿的標題。

這種方式使人醒目,可以點明題中應有之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可以幫助聽眾明確演講主旨,建立感情上的“熱點”,所以為許多演講稿所采用。許多演講的標題都在一定意義上揭示了演講的主旨,既有利於演講者思想的集中表達,又有助於聽眾的領會和吸收。

提煉中心思想,把主旨單一化。

魯迅說:“絞許多腦汁,煉成極精銳的一擊。”主旨集中就能“提神”。除了博大精深的學術性演講和某些事務性演講外,一般的演講,尤其是簡短的演講,以確定單一的主旨為好。提煉主旨要“目標始終如一,方寸一絲不亂”,立定主意,“一以貫之”。單一主旨對於一般演講都是適用的。許多演講名篇,都是主旨單一、集中而又鮮明的。主旨單一,就能做到言簡意賅,詞約旨豐,思想凝練,在聽眾心中產生深刻的影響。

調動演講稿構成的一切要素,為明確主旨服務。

演講稿的主旨是貫穿全文的主旋律。材料、結構、語言、表達方式都要服從主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