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價值觀應該得到繼承和發揚,今晚民主黨取得了勝利,我們必須保持謙虛的心態,並下定決心完成後麵的征程。就像很久以前,林肯對一個比現在分裂得更嚴重的民族所說的那樣,我們不是敵人,是朋友。雖然熱情已經被衝淡,我們的友愛紐帶沒有破裂。
同時,對於我沒有贏得支持的民眾,我或許沒有得到你們的投票,但是我聽到了你們的聲音。我需要你們的幫助。我也會是你們的總統。
對於那些在另外一個海岸,從國會到王宮、到在被世界遺忘的角落擺弄收音機、關注美國今夜的人們,我們的故事並非隻有一個,但是目標是共同的,美國領導力的新的黎明已經到來。
美國應該變化,我們的社會應該更完美。我們已經取得的成果給了我們明天取得更大成果的希望。
這次大選有很多首創和許多故事,這些故事將代代相傳。但今天晚上我腦子裏能想起來的就是一個女人,她剛剛在亞特蘭大城投了票。她跟成千上萬在這次大選中排隊發出自己聲音的人一樣,唯有一點例外:安·尼克鬆·庫珀已經106歲高齡了。她出生在奴隸製剛剛廢除後的那一代,那時路上沒有汽車,天上沒有飛機。像她那樣的人仍不能投票,這因為兩個方麵的原因:一是她是女性;二是因為她的膚色。
可今晚,我想她看透了一個世紀的美國--困難與希望、掙紮與發展。有人告訴我們,美國不行了,可美國人的自信卻回答:不,我們行!她曾經生活在女性發不出聲音、希望破滅的時代,可她卻活著看到女性們站起來,發出自己的聲音,並且投下自己的票。是的,我們行!
當饑餓來到,衰退發生時,她看到了這個國家是如何以新政、新工作和全新的共同目標來戰勝恐懼的。當炸彈落到我們的港口,獨裁者威脅世界的時候,她親眼見證了一代人的崛起和民主得以挽救。是的,我們行!她去蒙哥馬利搭乘公共汽車,她去伯明翰麵對水龍頭,她去塞爾瑪占橋……她聽來自亞特蘭大的牧師告訴大家“我們能打破種族障礙”,沒錯,我們行!
今年,在這次大選中,她投下了自己的一票。因為在美國生活了106個年頭,經曆了最好的時光與最難的歲月,所以她知道美國一定能改變。是的,我們行!
美國已經經曆了太多,我們看夠了太多,但我們還得做更多的事。今晚,讓我們問自己:如果我們的孩子們要活著看到新世紀,如果我們的女兒們能像安·尼克鬆這樣活到106歲,我們應該有哪些進步?我們應該回答這個問題,這是我們的時代。
現在是我們一起開始工作,為我們的孩子打開機遇之門,恢複我們的繁榮,促進和平,重回美國夢,恢複基本信任,以及其他許多事的時候了。我們應該團結如一人。我們應該堅定地回應那些說我們不行的人,我們將以無窮的力量來回應他們,然後說:是的,我們行!
感謝大家,上帝保佑你們,上帝保佑美利堅!
競選演講
競選演講,是演講的一種,因此具有口語性、群眾性、時限性、臨場性、交流性等演講的一般特點。但由於它是針對某一競爭目標而進行的,所以,除了這些共性外,它還具有以下“個性”,即特點。
1.目標的明確性
目標的明確性,是競選演講區別於其他演講的主要特征。這一方麵表現在演講者一上台就要鮮明地亮出自己所要競選的目標(或廠長、或校長、或秘書、或經理),另一方麵,其所選用的一切材料和運用的一切手法也都是為了一個目標--使自己競選成功(使聽眾能投自己一票)。而其他類型的演講則不同,不管是命題演講還是即興演講,雖然都有一定的目的,但其目標卻有一定的模糊性、概括性和不具體性。打個比方說,如果演講如大海行船,那麼一般演講是要告訴人們如何戰勝困難,駛向遙遠的彼岸,而競選演講則是競爭看誰有條件來當船長。
2.內容的競爭性
在其他的演講中,內容盡管可以海闊天空地談古論今,說長道短,但一般都不是來“顯示”自己的長處。即使在事跡演講中,也忌諱毫不客氣地為自己“評功擺好”。但競選演講則不同,它的全過程都是聽眾在候選人之間進行比較、篩選的過程,競選者如果謙虛、不好意思說自己的長處,表示自己也是一般地,就不能戰勝對手。因此演講者必須“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而“競爭性”說白了,也就是演講者無論是講自身所具備的條件,還是講自己施政的構想,都要盡最大可能顯示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新”的勝他人一籌的“優勢”來,有時,甚至還要把本來是“劣勢”的東西換一個角度講成為“優勢”。
3.主題的集中性
所謂主題的集中,是指所表達的意思單一,不枝不蔓,重點突出。這就是說,在表達意思時,必須突出一個重點,圍繞一個中心,而不要搞多重點、多中心,不能企圖在一篇演講中解決和說明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