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演講分類:具體類型具體對待(3)(2 / 3)

4.思路的“程序”性

思路,就是演講者的思維脈絡;“程序”,是指演講中先講什麼後講什麼的順序。競選演講不像一般演講那麼“自由”,它除了題目和稱呼外,一般分為五步:

①開門見山講自己所競選的職務和競選的緣由;

②簡潔地介紹自己的情況,如年齡、政治麵貌、學曆、現任職務等一些自然情況;

③擺出自己優於他人的競選條件,如政治素質、業務水平、工作能力等;

④提出假設自己任職後的施政措施;

⑤用最簡潔的話語表明自己的決心和請求。

當然,以上幾步也隻是簡單的模式,實踐中演講者還可根據實際需要稍有變化,而並非填表式。

5.措施的條理性

演講者在講措施時一定要注意條理清楚,主次分明。不要像漫坡放羊那樣,講到哪兒算哪兒,讓人聽了如一團亂麻。為了把措施講得有條理,可用列條的方法,如“第一點”“第二點”或“其一”“其二”等表示。除此之外,在每一“步”之間要用“過渡語”來承上啟下。如,當自我介紹之後,可以說:“我之所以敢於來競選,是因為我具備以下條件”來引起下文;講完條件後,可以再搭一個“橋”:“以上我說了應聘的條件,那麼,假如我真當了校長(或鄉長、廠長),會采取什麼措施呢?下麵就談談我的初步設想。”這樣不僅條理清楚,而且使演講上下貫通,渾然一體。

2005年6月2日下午,曾蔭權在香港君悅酒店舉行記者會上,正式公布其參選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的施政綱領,下文為曾蔭權在記者會上的參選演講全文。

用心·務實·為香港

今日,特區政府收到中央政府的批文,正式準許我請辭政務司司長之職,6月1日生效。我現在可以正式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同時公布我的施政綱領,並在兩個星期之內,向選舉事務處呈交提名表格。

參選行政長官,是本人畢生最重大的一個決定,也是我個人事業上另一個轉折點。我的家人和朋友對我堅定的支持和鼓勵,我十分感激。但由於這個決定,也關係到香港人的福祉,上個星期,我曾經獨處省思,為香港、也為了我自己的抉擇而誠心禱告。

能夠參與行政長官選舉,我感到自豪。我來自香港一個尋常百姓家,與大多數香港的子弟一樣,我曾經是香港的一個平凡的學生、為生活而奔波的推銷員,後來又成為市民的公仆。如果不是香港回歸祖國,實現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如果沒有中央政府和香港人的鞭策和信任,我不可能在特區政府內擔當核心的職位。

決定參與行政長官選舉,我也無限感恩。我不會低估麵臨的挑戰、艱辛,但我明白隻有在市民和中央政府的繼續支持下,我有信心會克服在未來一些日子種種可能的困難。無論有沒有其他人士得到足夠的提名參選,由明日開始,我將首先會見選舉委員會,然後進行一連串競選活動,麵對全香港市民,宣達施政綱領,開誠布公,令全香港各階層的人明白,一旦本人當選,我管治的政策方略。

香港是一個自由社會,我們珍視而認同的價值觀,基本法已有所保障。行政長官嚴格按照基本法治理香港,我相信“一國兩製”的偉大構想切實可行,也對“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充滿信心。然而,要使香港的未來不斷成功,捍衛我們香港人的價值觀,需要全港市民的共同努力和決心。

在人生路上,在香港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我踏上新的征途。在歐洲戰役之中,一位領導盟國的卓越領袖曾經說過一句名言:“給我們工具,我們會完成任務。”(Giveusthetoolsandwewillfinishthejob.)在我宣布參選的日子,對這句話我深有同感。我需要克服困難、消除障礙,善其事,利其器的精神,也需要戰無不勝的工具,但這件工具並不是摧毀性的槍炮,而是700萬香港市民對我的勉勵和支持,以及社會的寬容和理性。讓我們忘卻過去的怨憤,撥開7年多以來的惶恐和激昂,隻要我們攜手並肩,包容共濟,一切分歧和問題都可以找到答案。

答案在哪裏?在於我們的地理,在中國的南大門口,我們的曆史和文化,與五千年華夏文明的脈搏一起跳動。

答案在於我們的活力,我們的生活方式,享有自由的信息,健全的法治,國際的金融經貿地位,實幹苦拚的企業精神。

我們要汲取經驗,增加效率,鞏固本元,改革弊端,鼓勵寬容,建立一個行政主導的多元社會,加強向市民問責,繼續改善行政和立法機構的關係,維持公務員隊伍的專業廉潔和政治中立,從而達到“強政勵治,締造和諧,福為民開”。

我們要依據基本法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發展民主政製,以其最終實現行政長官和立法機構的雙普選。

我們要合力在社會重燃生機的火花,重建生命的自信和尊嚴,令我們這個社會,無論什麼族裔、宗教、政治信仰、社會階層,無論在香港出生成長,還是寓居暫住,都以生活在這個城市為榮,資金流動,人才勃興,都會感到香港是一個與別不同的機會之城,安樂之鄉,都認同香港是一個難忘的都會,有我們共同見證過的歡慰與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