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貧窮視為動力
在逆境中艱苦奮鬥、努力拚搏。
人們在優越的環境中往往不思進取,而艱難的環境更容易造就人才。所以當有人問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那位跟他學畫的青年能否成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時,他便堅定地回答:“絕不可能!他的環境太優越了,一年拿著6000英鎊的豐厚收入,他還會鑽研畫藝嗎?他還會塌下心來認真學畫嗎?”
在逆境中艱苦奮鬥、努力拚搏,奮力掙脫艱難的環境,這是擺脫貧窮的唯一辦法。如果人類在出生時就高枕無憂,不愁吃不愁穿,那人類根本不可能實現進化,很可能依然保持在原始的狀態,人類的文明也不會像現在這樣發達,而依然處在幼稚的童年時代。
名人安德魯·卡耐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羨慕那些富家子弟的優越生活,實際上,他們已經做了財富的奴隸,他們貪圖享受,深囿於墮落的泥潭不能自拔。”溫室的花朵永遠經不起風吹雨打,優越環境中的孩子也很可能承受不了生活的種種困難。雖然貧窮的孩子上不起學,付不起高昂的學費,就讀的學校也很普通,但是一旦他們具備了成功的條件,必將作出驚人的事業。
美國曆史上的偉人大多出身貧寒。
在美國的曆史上,有很多的發明家、科學家、商人、政治家、企業家、哲學家、外交家都是出身於貧寒的家庭,盡管他們頭頂著巨大的生存壓力,但是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奮鬥,他們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美國是一個多元的社會,有很多外國的移民在這裏生活。這些人剛到美國時,既不懂英文,也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生活困窘、就業無路的他們最終通過自己的奮鬥在這個國度站穩了腳跟,成就了自己的事業,建立了自己的家園,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榮譽。即便是那些出身優越的美國青年,看到他們的成就時,也感到很羞愧。這些青年不思考如何成功,反而整天盼望著天上掉餡餅,虛度時光、浪費精力,最終一生都碌碌無為。
“沒有經曆過困苦的人,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
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的人隻能成為生活的失敗者。一位成功人士曾經說過:“沒有經曆過困苦的人,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總會有不少遺憾。”艱難困苦是成功人士的溫床。
森林中有一種植物叫橡樹,不管狂風暴雨多麼猛烈,它依然高大挺拔地矗立在那裏。在艱難困苦中成長起來的人就像這橡樹一樣,即便遭遇困境,也依然屹立不倒。一個生長在溫室中的人,不會有像別人那樣的奮鬥念頭,成就偉大的事業也隻能是空想。養尊處優的人隻能虛度自己的青春年華,難以在人生中有所作為,更別提建立豐功偉績了。
“出身貧困是一個年輕人一生的財富。”
貧窮就好比是健身房裏的健身器械,可以使你的人格變得更加強健,是你積極向上的動力。“出身貧困是一個年輕人一生的財富。”安德魯·卡耐基如是說。貧窮原本是束縛人生的東西,但努力擺脫貧窮,可以使你擁有更多的快樂。
沒有人會想到曾經兩度出任美國總統的格魯夫·克利夫蘭曾經是年薪隻有50英鎊的貧窮店員。當他回憶這段經曆時,深有感觸地說:“貧困能激發人的潛能,並讓人積蓄力量為之奮鬥終生。”
出生在優越家庭的青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需要奮鬥便已經擁有一切,很少有為事業而奮鬥終生的理想。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固然是努力工作的動力,但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是更高遠的人生目標,正是後者推動著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每一個人在“經驗”這所大學裏都是平等的,隻有接受嚴格的訓練,才能掌握工作的技能。上帝是最公平的,它給予每一個人均等的機會。那些珍惜機會、在困頓中奮發圖強的青年絕對不會永遠貧窮下去,他們一定會獲得巨大的成功。
經曆過苦難的磨煉,生命才能變得偉大。
在一座絞架前麵,兩個強盜在對話。一個說:“假如沒有這該死的絞架,我們的職業應該是最美好的。”另一個說:“你笨啊!如果沒有絞架,所有的人都當強盜,我們隻會喝西北風了!”
斯潘琴曾經說過:“經曆過苦難的磨煉,人的生命才可以變得偉大。”無論任何職業,庸碌無為的膽小者隻會選擇退縮,而傑出的人會勇往直前,在艱難困苦中鍛煉自己的意誌。
艱難困苦可以激發人內在的潛力,並使其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隻有努力奮鬥,才會發現自己的潛力有多大,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很多大樹盡管經曆了千百次的風吹雨打,但依舊挺拔如初。苦難與挫折是我們最好的學校,它能夠增強我們內心的力量。人之所以能夠進步和提升,就是在這些痛苦和折磨中實現的。
苦難過後,往往會誕生新的希望。
不幸與苦難過後,往往會誕生新的希望。在克裏米亞的一次戰爭中,無情的炮彈摧毀了一座美麗的花園,可是那個彈坑裏卻奇跡般地湧出了一股清泉,後來形成一處景觀。人也常常會經曆這樣的情況,在即將失去一切、走向窮途末路時,才發現自己的力量。人隻有在困難麵前才看清楚自己的能力,挖掘出更大的潛能。困難就像是鑿子和錘子,將生命雕琢得如此美麗動人。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曾經說:“隻有在難以克服的困難麵前,才會有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