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擺脫貧困的秘訣(1)(2 / 3)

成功的道路往往由失敗激發的潛力來引導。有勇氣的人會把逆境當成順境,就像河蚌會把泥沙孕育成珍珠一樣。

老鷹訓練雛鷹時就是把它們扔出巢外,這種看似無情的做法能夠使雛鷹迅速掌握飛翔的技能,最終能迅捷勇猛地捕捉獵物,成為百鳥之王。一生都平平坦坦的人難以成就大事業,而那些幼年遭遇挫折的人反而會有所成就。貧窮和磨難就像是那些堅硬的外力,一個人是不是鑽石,要看能否禁得住艱難困苦的打磨。隻有禁得住打磨,人這顆鑽石才能光彩奪目,成就輝煌。

外界刺激有多大,你的潛力就有多大。

沒有外界刺激的人永遠不知道內心有多大的潛力、蘊藏著多大的能量,就像火石不摩擦就不會發光一樣。

世界著名的文學作品《堂吉訶德》就是塞萬提斯在監獄中用小塊皮革寫出來的。當他窮得買不起稿紙的時候,有人勸說一位富翁去資助他,富翁卻說:“上帝不讓我去救濟他,因為整個世界會因為他的貧窮而變得更加富有。”

逆境能夠喚起高貴人士生命中那些休眠的火山。很多著名作家的作品都是在逆境中完成的:《魯濱孫漂流記》、《聖遊記》、《世界曆史》,等等。

詩人但丁在被放逐的20年間,依然不知疲憊地工作;被關在地坑和暗牢中的約瑟最後終於做了埃及宰相;《聖經》的德文版正是馬丁·路德·金在監獄中翻譯完成的。

猶太人受盡壓迫卻更加顯示出了他們的智慧。他們獻給了世界人民最美的詩歌、最智慧的語言和最動聽的音樂,也把握了許多國家的經濟命脈。正像是隆冬的嚴寒把害蟲殺盡卻使植物得到了更好的生長一樣,猶太人把困苦視為快樂的種子,正是不斷的壓迫使他們繁榮。

身患疾病的席勒寫出了世界上最美好的篇章;雙耳失聰的貝多芬創作出了最偉大的樂章;雙目失明的彌爾頓寫出了曆久不衰的《失樂園》。所以,為了獲得更大的成就與幸福,班揚說:“如果可能,我願苦難降臨我身。”

真正勇敢的人在苦難與挑戰麵前能夠昂首闊步、意誌堅定、奮勇直前,他們藐視命運、笑傲挫折。貧窮不能將他們壓垮,隻能增強他們的意誌、品格、力量、決心,使他們變得更加有才華。

這些人是最終掌握自己命運的人。

相信自己

親自行動雖然很難,但很重要。

相對於金錢和親戚朋友的幫助,自信心對一個人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人們克服困難、成就事業。

很多人都有一個通病:一旦發現自己某方麵的才能欠缺,便認為自己的命不好,再努力也無濟於事。還有一種人自知自己沒有什麼特殊技能,但最後卻成功了。這是因為他們對自己非常自信,相信自己能夠高人一籌,並以此為動力努力拚搏,獲得了最後的成功。隻有經過嚐試,才知道自己的潛能到底有多大,否則潛能就隻能是“潛”能了。

大自然賦予每個人獨立生活的能力,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真正實現自強自立生活的人隻是少數。這是因為親自行動比依賴他人,讓他人去思考、策劃和工作難得多,沉重得多。人的奮發向上的動力也會因為依賴他人的壞習慣而喪失。

能夠使自己生活變得更好的是自助,而非外援。

為了讓子女的生活變得更加沒有憂慮,有些人會給子女留下巨額的財富。他們萬萬想不到的是,這些財富不是幸福,而是禍患。自立自強是青年人應該具有的能力,但可悲的是,很多人卻養成了依賴的壞毛病。很多父母以為他們已經為兒女鋪平了道路,兒女以後不會再有危機了,但是這些孩子一旦離開了父母溫暖的懷抱,難以獨立生活。我們應該明白,能夠使自己生活變得更好的是自助,而非外援;是自立,而非依賴。

人們隻有扔掉依賴的思想,自信自主地去做事,這樣才能走向成功。成功的大門隻給自立自助的人敞開,隻有這樣的人才能走向成功。

放棄依賴思想,自強自立。

當你有自立自助的意識並開始付諸行動時,這就意味著你已經走上了成功之路。放棄依賴思想、自強自立是發揮自己潛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有經驗的舵手隻有在暴風雨來臨、波濤洶湧、船將顛覆之時,才能顯示出自己超凡的能力,而這樣的素質在風平浪靜之時是根本無法顯現的。

你可能會因為別人的資助而感到無比幸福,但更多的時候,你的感受可能恰恰相反。事實上,給你提供金錢資助的人並不是你的真正朋友,而那些鼓勵你自立自助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很多人最終一事無成是因為缺乏自信、膽小怕事、不敢依自己的意誌行事。這種缺乏自立自助的人是永遠成不了大事的。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意願、不敢表現自己的能力是人生最大的恥辱。充滿自信心、朝著自己的目標勇敢奮鬥的人一定能夠取得好成績。

自信的程度決定了你事業的成功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