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過往經曆(1 / 2)

沛國譙縣,一個在亂世中誕生英雄的地方。東漢末年,魏國奠基者曹操在此出生,誰能想到這個貌不驚人的孩子日後竟能夠稱霸中原、傲視天下,成為魏國的武皇帝。

曹操自幼與同鄉三人相處友善,這三人分別是夏侯惇、夏侯淵兄弟,以及一名名不見經傳的少年文稷。好景不長,日益腐敗的東漢朝廷與連年天災人禍瘋狂肆虐本已凋敝不堪的民生,曹操將一切看在眼裏,深感世道之艱難,朝廷之昏暗,天下必將大亂!曹操骨子裏的一股傲氣洶湧而至,他立誌闖出一番事業,掃清六合、席卷八荒!

然而欲稱雄天下,首先需要人手。夏侯兄弟少時得名師指點,習得一手好武藝,曾聯手殺死數十名惡賊,而文稷雖然未顯露任何特長,但曹操仍希望這位好友能夠一同助自己完成這一項宏偉壯誌。夏侯兄弟知曹操有勇有謀,深信其將來定前程無量,於是欣然答應了他的請求。文稷並無遠誌,甘於平庸,於是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曹操知其逆來順受,並非為將之人,便也不再強求,隻是許諾他日功成名就,自己不會忘了昔日情誼。

曹操帶著夏侯兄弟離開後,文稷依舊過著貧苦的生活,而後娶妻生子,本以為就此了卻殘生。卻不料壓垮東漢王朝最後一根稻草出現了,天師張角振臂一呼“蒼天已死,黃巾當立!”中原百萬教眾群起響應,頭縛黃巾以示身份,成立黃巾軍。如蝗般攻城拔寨,燒殺搶掠。終於,戰火燒到譙縣來了。百姓們聞風紛紛潰逃,為搶奪百姓身上僅有的財物,黃巾軍緊追不舍,他們手起刀落,每殺一個人都在他身上搜索錢財。文稷驚懼,攜妻抱子藏身於草垛中,他透過縫隙惶恐地看著四周一片火光。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文稷懷中的孩子因氣悶,高聲啼哭起來,聲音分外響亮,將周圍的黃巾軍都吸引過來。文稷和妻子已經逃無可逃,正要束手就擒之際,一名大漢手提大刀不知從何處竄出,對著黃巾軍瘋狂砍殺,招式簡單,威力驚人,可謂萬夫莫當,頃刻之間已經留下了數具屍體。眾黃巾軍自知不敵,不約而同地四下散去。

後來文稷得知當日的大漢便是便是魏國赫赫有名的虎癡許褚,因感歎亂世之中若無武力不足以保護家人,文稷向許褚求教武藝。通過辛勤的練武,文稷習得一套威力不俗的鋼鞭打法,與許褚相較,不相上下。二人一拍即合,在談及曹操之時一同決定投靠他。

建安二年,曹操東征袁術,路過譙縣之時,文稷和許褚便連夜到軍營求見曹操。曹操已經歇下了,但聞得文稷到來,未及著衣便匆忙出營相迎。此後文稷隨曹操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封爵為譙侯。文稷死後,兒子文欽世襲譙侯,為廬江太守。

“之後呢?”莫綠想聽聽韓龍自己的事,可沒想到他卻長篇大論了一大堆關於他祖父文稷的事。

韓龍一攤手,道:“之後該你說了。”

“還沒說完呢!”莫綠追問道:“你自己的事呢?”

韓龍打了個嗬欠,道:“我的事瑣碎淩亂,不值一提,我娘所生次子文鴦的事或許都要比我精彩。”

“文鴦是男孩還是女孩呀?”

“這我就不知道了。我離家那天,文鴦還未出世呢!這個名字是我爹事先便已取好的,他說男孩女孩同樣適用。”

“咦?”莫綠疑惑道:“為何都叫文鴦?”

“鴛鴦於飛,畢之羅之!”夏侯徽從門口走進屋中,衝韓龍禮節性地點了一下頭,又對莫綠道:“韓公子原名文鴛,鴛鴦相伴,偶居不離。既然有鴛,自然也當有鴦。”

莫綠問道:“即便如此,可鴛鴦雌雄相伴,為恩愛夫妻之意。賦聖長卿在《琴歌》中寫道‘室邇人遐獨我腸,何緣交頸為鴛鴦。’,顯然便喻指夫妻,怎可用於兄弟或兄妹之名呢?”

夏侯徽解釋道:“若按字麵之意解釋,鴛為雄、鴦為雌,以‘鴛’做男孩名,以‘鴦’做女孩名倒也並無不可……”

莫綠迫不及待地質疑道:“但‘文鴦’一名若用在男孩身上豈不亂套?”

夏侯徽微笑道:“子建公子在《釋思賦》中有一句‘況同生之義絶,重背親而為疏。樂鴛鴦之同池,羨比翼之共林。’便是將鴛鴦擬作兄弟,以此作解不也說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