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很簡單,即興作一首詩就可以了。
在場文人大部分都有這個底蘊,但問題就出在,有的人作出的詩可以成為千古絕句,有的卻隻是徒增笑柄。
“香已燃起,誰先來!”管家一聲吆喝,根本就沒有給台下眾人任何思考的機會。
眾人不由一陣疑惑,這才剛剛開始,莫非就有人準備好了?
答案是肯定的。
“我先來!”人群外,突然響起一個聲音。
眾人向後望去,隻見三張華麗的轎子緩緩落下,接著較簾打開,三個公子爺打扮的人相繼走下。
人群中突然傳來一陣議論聲,原來這三位竟然是袁家的三位世子。
老大袁譚、老二袁熙、老三袁尚。
老大袁譚看上去約莫三十歲,老二袁熙二十四五,老三袁尚十六七歲上下,都是年紀輕輕正處於人生最為輝煌的時刻,歲月的爪牙無法蹂躪的年紀。
說話之人正是老大袁譚,他的語氣很囂張,麵上的神態顯示出此人是一個囂張跋扈之人。
老二看上去很儒雅,麵上帶笑,倒有幾分如沐春風的味道。
老三臉色很蒼白,一看就是縱欲過度。
隻需一眼,三人的性格立馬躍然腦海。
“既然大公子如此有把握,那就念給大夥聽聽,好讓大家鑒賞鑒賞,如何?”老管家一臉媚笑,見到袁譚就像見到自己親爹似的。不對,見到親爹貌似也沒這麼高興過。
“哈哈,本少爺正有此意。”袁譚大笑,緩緩走來,擁擠的人群立馬分開一條道,就像迎接主人公似的,袁譚對眾人的表現很滿意,他清了清嗓子,朗聲道:“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裏,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麵安可知。
胡馬倚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
詩是好詩,即便是葉天也不得不為之讚歎。
不過,這麼一首寫在動蕩歲月中的相思亂離之歌被袁譚以如此雄壯的語氣念出,實在是太刺耳了!
但是,盡管刺耳,卻沒有一個人出聲反駁說不好。
更為重要的是,這是一首婦思夫的古詩,顯然不可能是袁譚這樣的人能夠做出來的。
袁譚念完,哈哈大笑道:“譚不才,讓諸位見笑了!”
眾人賠笑,阿諛奉承的話一個接著一個傳出,雖然有點不喜歡這人囂張的樣子,但身在人家的地盤,他們也隻能低下高貴的頭顱。
“拋開其它不談,就袁公子所做之詩本身來說,的確是一首好詩。”一直保持沉默的女主角此刻終於發話了,甜美柔和的聲音緩緩飄蕩,就像炎熱的夏日裏飲了一泓甘泉,讓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眾人靜靜聽著,像是在欣賞一曲美妙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