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沒有做聲,目光落在燒得通紅的木炭上,好久沒有抬起頭來。作為一位邊防軍的統帥,他對敵人的野心是十分清楚的。但是處在他的地位,他不願再多說什麼話。他認為做一個忠臣寧可自己飲恨而死,也不應該在別人麵前張揚“君父”的不是。
“今天的滿洲自認為是金國的前身……”楊廷麟見盧象升不做聲,接著說,“所以楊文弱、高起潛等就是黃潛善、汪伯彥一流人物!”
黃潛善、汪伯彥,南宋初年的兩個權臣,秉承宋高宗趙構的心意,主張對金妥協投降,阻撓和破壞對金抗戰。
盧象升注意到老管家顧顯悄悄地向裏邊張望一下,不敢進來。於是他抬起頭來,對楊廷麟笑了笑,打趣地說道:“伯祥兄,數載京官,還沒有磨練好你的脾氣,依然書生本色,一談起國事,悲歌慷慨,不減當年。好,請吃飯吧。吃過飯以後再聆高教。”
在吃飯時候,因為有一群幕僚相陪,他們沒有繼續談和戰大計,隻是隨便談談近來朝廷上的一些無關緊要的新聞。飯後,盧象升又把楊廷麟讓進裏間,鄭重地問:“伯祥,目前國事一天不如一天,我雖然不敢說祖宗三百年江山會葬送在我輩一代手中,但情勢確實十分危急。你另外還有什麼想法沒?”
明朝從開國到現在隻有二百七十多年,但因人們習慣,喜歡說“祖宗三百年江山”
楊廷麟沉默片刻,從嘴角露出來一絲苦笑,說道:“我本來還想奉陳一個愚見,可是如今覺得說出來大人也不會采納,采納了也不好去施行,還是不說吧。”
“什麼高見?快請說出。”盧象升追問。
楊廷麟就知道會是這個結果,“皇上打算等洪九老、孫白穀把李自成消滅之後,調他們來京勤王,大人知道吧?”
洪承疇字亨九,當時士大夫們尊稱他洪九老。孫傳庭字白穀
盧象升點頭,“知道,怎麼樣?”
楊廷麟道:“我曾經這麼希望,由大人出頭,建議皇上赦李自成之罪,召他帶兵與滿清作戰,將功贖罪。同時召洪九老與孫白穀即速來京,分任薊遼總督與遼東巡撫。大人率宣大、山西勁卒,加上李自成之眾,攻敵之前,洪九老與孫白穀於長城內外扼敵之後,畿輔州縣堅壁清野,號召全國豪傑、父老兄弟,人人執幹戈以衛桑梓,則韃子可一戰而潰,勝負之勢從此改觀。”
盧象升笑著搖搖頭:“伯祥,這才真是書生之見。這樣的意見怎麼敢奏聞皇上?”
楊廷麟歎息道:“是的,我也想到大人不會采納,皇上更不會采納。”
盧象升道:“李賊潰滅在即,你想,皇上豈能使洪總督、孫巡撫功虧一簣?再說,像李自成這班流賊,在內地因為地利的緣故東西流竄,有時還能使官軍吃點虧,好像他們還有一些本事。其實,他們一旦離開內地,一沒有奸細猾民任其驅使,二沒有饑民供其脅迫與號召,也就沒有其它本事了,怎麼可能能與韃子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