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的事,幾天來北京朝野已經有些傳聞,但是誰也不肯相信,認為是不可能的。在李自成破洛陽之前,住在北京的人們心中隻有個張獻忠,知道李自成名字的人很少,原來知道他的人也幾乎把他忘了。如果僅僅是破永寧這個縣城也不會引起北京朝野的注意。十幾年來,內地州、縣城池失守,成為常事,在北京確實早已算不得重要新聞。李自成的人馬在永寧殺掉一個萬安王,才使這件事有新聞價值。但是萬安王畢竟是一位不重要的郡王,又同當今皇上不是近族,所以這件事在北京不能成為轟動的新聞。關於李自成是從什麼地方和什麼時候到河南的,有多少人馬,如何行事,幾乎沒有人關心。直到破洛陽和殺福王的消息正式報到北京,才真像是晴天霹靂,使大家猛一震驚。從此以後的十來天內,不論是在大小衙門,王。侯、貴戚邸宅,茶館酒肆,街巷細民,洛陽事成了中心話題。
崇禎得到飛奏是在快進午膳的時候。他登時臉色大變,頭腦一蒙,幾乎支持不住,連連跺腳,隻說:“嗨!嗨!嗨!”隨後放聲大哭。
他從來沒有在乾清宮中這樣哭過,使得乾清宮的大小太監和宮女都十分驚慌,有頭麵的都跪在地上勸解,沒有頭麵的都在簾外和簷下屏息而立。一個站在簷下的老太監,曾經服侍過萬曆和天啟,一向不大關心宮外的事,總以為雖然有戰亂和天災,大明江山的根基如鐵打銅鑄般地牢固。他日夜盼望能親眼看見國運中興,此刻忽然得知洛陽的消息,又見皇上如此痛哭,忍不住哽咽流淚,不忍再聽,腳步蹣跚地走到僻靜地方,輕輕地悲歎一聲,不自覺地說道:“唉,天,可是要塌下來啦!”
崇禎哭了一陣,一則由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也聞信跑來,跪在他的麵前勸解,二則想著必須將洛陽事稟告祖宗神靈,還要處理洛陽的善後事兒,便止了哭,揮退眾人,孤獨地坐在乾清宮西暖閣的禦榻上沉思。
午膳時候,撤去了照例的奏樂,將幾十樣菜減到十幾樣,叫做“撤樂減膳”,表示國有不幸,皇帝悲痛省愆。崇禎正在用膳,忽然又想起洛陽的事,悲從中來,簌簌淚下,投著而起。原想午膳後休息一陣,方去稟告祖宗神靈,現在實在難以等待,他也不乘輦,步行去奉先殿,跪在萬曆的神主前嚎啕大哭。
周後聽到消息,傳旨田、袁二妃,太子和永、定二王趕快來到坤寧宮,率領他們趕到奉先殿。因為不奉詔不得入內,便一齊跪在殿門外,勸皇上回宮進餐,不要過於悲傷,損傷“聖體”。崇禎哪裏肯聽,反而哭得更痛,皇後等勸著勸著,一齊大哭起來。因為皇帝、皇後、皇貴妃、貴妃、太子和二位小王都哭,眾多隨侍的太監和宮女無不哭泣。從殿內到殿外,一片哭聲,好像就要亡國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