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3 第1737章 朝議(1 / 2)

又一天過去,時間到了二月二十四日,上午辰時剛過,幾位內閣輔臣,禮部尚書和左右侍郎,兵部尚書,禮、兵兩科的幾位給事中,河南道禦史和湖廣道禦史等,還有年高輩尊、白發垂胸、儀表堂堂的老駙馬冉興讓,奉召進宮。

他們先在皇極門內的金水橋外會齊,穿過宏政門、中左門,到了右後門。門內就是皇帝經常召對臣工的地方,俗稱平台。

昨夜傳諭說今日在此召對,但這裏冷冷清清,隻有一位太監在此等候。他對眾官員說,因禦體偶感不適,改在乾清宮中召見。於是這一群朝臣繼續往前走,繞過建極殿的背後,進入乾清門。門外有兩個高大的鎏金獅子,左右各一,在太陽下金光閃爍。平日,如果朝臣們有機會奉召來乾清宮,如心情不太緊張,總是忍不住向這兩個獅子偷瞟幾眼,欣賞它們的神態優美,前朝的能工巧匠竟然將雄壯、威武、秀麗與活潑統一於一身。但今天他們都沒有閑情欣賞獅子,在太監的帶領下繼續前進。因為國家遭到慘重事變,皇上的心情極壞,所以大臣們的心中十分惴惴不安,怕受嚴責,而不負責任的科、道官們也半真半假地帶出憂戚的神情,同時在心中準備著一有機會就要向他們所不喜歡的楊嗣昌攻擊,博取“敢言”的好名聲。

進入乾清門就是禦道,兩邊護以雕刻精致、線條厚重而柔和的白玉欄杆和欄板。群臣從禦道的兩側向北走,直到崇階,也就是南向的丹陛。中間是一塊巨大的石板,雕刻著雙龍護日,祥雲滿布,下有潮水。結構嚴密、完整,形象生動。群臣低著頭從兩旁的石階上去,到了乾清宮正殿前邊的平台,即所謂丹墀。丹墀上有鎏金的銅龍、銅龜、銅鶴,都有五尺多高,成雙配對,夾著禦道,東西對峙;另外還有寶鼎香爐,等等陳設。群臣一進乾清門就包圍在一種十分肅穆與莊嚴的氣氛中,愈向前走愈增加崇敬與畏懼心清,一到乾清宮正殿前邊,簡直連大氣兒也不敢出了。

太監沒有帶他們走進正殿,卻帶他們從正殿簷外向東走去,到了東角門。

角門旁邊有一座小建築,垂著黃色錦簾,門額上懸一小匾,上寫昭仁殿。太監連揭兩道錦簾,大家躬身進去。向東,又連揭兩道錦簾,群臣進到最裏邊的一間,才到了皇帝召見他們的地方。

崇禎麵容憔悴,坐在鋪有黃緞褥子的禦榻上。榻上放一張紫檀木小幾,上邊擺幾封文書,還有一隻帶蓋的茶碗放在蓮葉形銀茶盤上。左邊懸一小匾,是崇禎禦筆書寫的“克己複禮”四字。

等群臣叩頭畢,崇禎叫他們起來,然後歎了口氣,神情憂傷地說道:“自從朕登基以來,已經過去十四年了。國家多事,又遇連年饑荒,人皆相食,朕深感痛心。近日,唉,禍亂竟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流賊李自成攻陷洛陽,福王被害”

說到這兒,他的眼圈都紅了,傷心地搖搖頭,接著說道:“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連親叔也不能保全,都是朕沒有管理好國家所導致的,真當愧死!”